2025年1月2日,由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及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联合主办的“智慧医疗融合创新”联合课程成果汇报展在长沙市第三医院圆满举行。本次汇报展览聚焦医疗/康养领域的特定主题,结合“健康中国2030”战略背景,展示了我院智慧健康方向本科生在模块专题课程1中的研究与设计成果。


在长沙市第三医院的鼎立支持下,同学们就选定的主题开展研究和设计活动。通过对医院各科室、康养机构、典型社区的专家及用户的深入考察及调研,学生们以医院、养老机构或社区环境为主要场景,引入多模态/多通道智能技术和疗愈方法论,完成智慧健康概念产品的设计。最终展览汇集了10个学生小组的设计作品,充分体现了学生们在健康设计领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成果。
科教部主任聂玥主持汇报会议,首先进行了嘉宾介绍,出席本次汇报的嘉宾有: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赵亚辉书记、袁翔副院长、张汗灵教授、刘梦非副教授、欧静副教授;市三医院周磊副院长、李昕副院长、上官奕琛总会计师及各部门负责人和医护人员。
活动伊始,李昕副院长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研究团队和医院团队表示感谢。她强调市三医院致力于打造老年特色服务诊疗体系,而设计艺术学院的同学们自八月份以来围绕多个主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完成了科普可视化和智慧健康产品概念设计,三医院对同学们的研究成果非常感兴趣。随后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赵亚辉书记致辞,他充分肯定了课程在智慧健康领域的创新探索,并指出设计艺术学院在推动“医工交叉”与“产学研结合”方面的积极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刘梦非副教授进行了课程总结。她首先介绍了湖大工业设计的基本情况、学科发展方向和六大模块概况,并对智慧医疗模块进行了详细介绍。围绕“智慧医疗 融合创新”,刘梦非老师展示了国内外康养医院的先进案例,然后从对市三医院的实地调研中整理出了医院适老化改造的优缺点,并提出了面向未来的设计策略,为将来市三医院的适老化建设提供了意见。
学生成果展示环节由欧静副教授主持,10个小组依次汇报了各自的设计作品。作品涵盖了从老年抑郁情绪管理到慢阻肺吸入设备优化等多个方向,充分结合了信息可视化、智能技术与用户体验设计。









在专家点评环节,袁翔副院长首先肯定了设计问题的真实性和交付内容的丰富性,包括完整的视频、原型和调研资料;其次指出部分小组的产品定义和服务功能点需进一步优化,以确保功能表述清晰明确。袁副院长还表达了对三医院教职员工及医护人员的感谢和后续合作期待。
长沙市第三医院科教部主任聂玥女士评价说,各学生团队均能从病患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等多重视角出发进行设计,成功将人因工程学理念融入医疗技术交叉设计之中。特别提到王一诺和林昊阳同学针对老年患者抑郁问题结合艾灸疗法的设计,不仅关注到心理健康,还能科学定位穴位,其展示视频制作精良,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品演示;张一凡和庄思媛同学开发的慢阻肺智能吸入设备与检测系统则展示了其实用价值。总体而言,学生们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心和创造力,期待未来能在医工交叉领域探索更多合作机会,碰撞出更多新的创新点。
颁奖仪式上,参会嘉宾共同为获奖学生颁发荣誉证书,两组同学获得一等奖,四组同学获得二等奖,其余小组获得了优秀奖。活动尾声,全体嘉宾与学生合影留念,并参观了展览中的作品,期间展开了关于设计作品功能实现及其应用场景的热烈讨论。
此次课程成果汇报展的成功举办,不仅彰显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为融合产学研的设计教育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将继续加强与医疗机构及行业企业的合作关系,推动智慧健康设计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贡献设计智慧。

同学感想:
刘奕语:这次是大学三年以来我第一次在校外展出自己的设计作品。有幸来到我们产品概念的发源地汇报成果,和各位老师、医生、护士讨论我们作品的合理性,让我们本来学生气的作品更实际、落地,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郑旭洋:参与此次设计项目,从最初深入医院调研访谈,细致观察医护人员操作流程、体会其诉求,到精心构思并反复打磨优化设计方案,过程满是挑战与成长。在向医护人员汇报介绍方案时,收获了诸多宝贵的改进建议,令我受益匪浅。同时,整个设计过程也是学习选题相关医学知识的过程,让我认识到跨学科融合对设计的重要性 。
韦黄华:回顾这个学期,我的学习生活因为一系列实地调研活动而变得格外充实和有意义。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每一次走出校园、深入实际的机会都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扇新世界的大门。记得那次去养老院的调研,起初我只是抱着了解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心态去的,但当我真正置身于那个环境中,老人们的每一个小困扰,都可能成为我设计创新的灵感源泉。紧接着,我们参观了爱尔眼科医院科普馆,从眼球的构造到视觉感知的原理,这些知识拓宽了我的设计视野。而拜访长沙市第三医院,则是一次难得的与行业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通过与医护人员的深入交谈,我更多的思考设计中常常被忽视的细节——比如安全性、易用性和情感化设计。这些宝贵的见解为我的设计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思考角度。最终,在展览汇报上,我展示了自己的设计成果,虽然可能还有很多不足,但看到老师和同学们认真聆听、给予反馈的样子,我深感欣慰。更重要的是,我从其他同学的作品中学到了许多,他们的设计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个学期的每一次深入实际、贴近用户需求的调研,都是对自我设计能力的锤炼和提升。也希望在未来,每一位老人都可以安享晚年。
尚新会:参加医院的这场讲座,对我来说是一次独特且收获满满的经历。作为一名学习设计的学生,能够有机会站在医院的讲座讲台上,面对台下的观众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荣幸。我所展示的为老年眼科患病人群设计的视觉训练方法,是我长时间研究和思考的成果。当我将设计原型展出给大家观赏时,内心既紧张又充满期待。看到会场里热闹的场景,我感受到了大家对这个主题的关注和热情。从这次讲座中,我更加了解到老年眼科患病人群所面临的困难和需求。设计不仅仅是追求美观和创意,更重要的是要贴合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我的视觉训练方法虽然只是一个初步的设计,但它在这个过程中让我认识到跨领域合作的重要性。医学和设计看似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当我们把两者结合起来时,就能够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东西。这次讲座也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的热爱和信心。我看到了自己的设计能够在实际场景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性,这激励着我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更加努力,不断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群提供更好的设计方案。同时,我也期待着下一次这样的交流机会,相信在未来,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积极的改变。
唐子薰:非常荣幸能够带着我们的设计作品到医院进行展览,期间我们与医护人员深入交流,收获了许多专业建议,弥补了我们在这一方面的知识短板,非常感谢医院给予平台,期待以后更多的合作。
郑芸艺:第一次模块课结束了。在医院展览和汇报的经历还是第一次,如此深入紧密地与医院合作也是少有的体验。在调研和设计过程中,医院等机构的参与能让我们更紧密地扣住老人的需求和健康的主题,产出更符合目标用户需求的设计。展览时的医生护士们围在展位旁好奇追问,人很多,让我有些手忙脚乱,但更多的是解说后听到肯定的声音的成就感。她们认可我们的设计,也提出更进一步的专业性建议,将我们的思路扩展更宽,让我们受益匪浅。
张一凡: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我们不仅加深了对设计本质的理解,也在与三医院的合作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与医生和患者的交流中,我们了解了慢阻肺患者用药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这些真实的反馈让我们对设计有了更深的思考,也帮助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最终完成了一款智能吸入器的设计。这次合作的过程其实很接地气,和医生们探讨细节、听患者们讲他们的日常,真的让我们觉得自己的设计能派上用场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希望未来还能参与这样的项目,把我们的想法变成更多切实可用的产品。
陈刚:当 1 月 2 号那天,我静静地伫立在三医院门诊楼的八楼多功能厅,那一刻,心头忽然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 —— 这场旅程,好像真的要结束了。回首过往,那些为了作业挑灯夜战的日子历历在目。每一个困意来袭、眼皮打架的深夜,我都在心底默念着 “结束” 二字,把它当作支撑自己继续前行的力量源泉。曾几何时,我无数次在脑海中勾勒汇报结束那一刻的画面,想象着自己该会是怎样的欢呼雀跃,仿佛卸下千斤重担,满心都是轻松与畅快。可当这一天真切地来临,我却发现,内心并没有预期中的那般幸福,或许是因为疲惫,或许是因为有些不舍,又或许二者皆有趴。从 9 月新学期的钟声敲响,到 1 月 2 号在医院的成果展览盛大开启;从初入普亲养老院调研时的害羞,到三医院联合工作坊中的渐入佳境,这整整四个月的时光,宛如一部精彩纷呈的成长纪录片,每一帧都镌刻着我的蜕变与成长。模块中的两位老师就像两个大姐姐一样,对我们非常照顾(同时也很严格)。她们一直为我们规划着时间,让我们能够清楚地掌握自己的进度。在和她们交流方案时,也是总会有很多收获……最后汇报结束那天,我问了一句下学期能否还能见到她们,其实我心里清楚,她们一直都在四合院,可不知为何,就是会有些怀念坐在109和她们聊方案,聊设计。还记得当初选择这个模块的时候,内心有个坚定的声音告诉我:这将会是一场意义非凡的探索。而如今,展览上的一幕幕更是给了我最有力的印证。展览期间,一位护士阿姨走到我们的展品前,眼中满是期许与渴望,她轻声询问我们能否购买我们的产品,她告诉我们她深受腰椎健康的问题,希望能去缓解。那一刻,我更加笃定了自己当初的选择,这份坚持与付出,是如此值得。这一路,有汗水、有欢笑、有迷茫、有成长,而那些温暖过我的人和事,都将化作我记忆长河中最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照亮我未来的路。
陈思蓓:本学期的学习教会我如何将落地性深入考虑进设计过程。通过工作坊与医生交流,我发现真正应用进生活的设计需要开始考虑技术应用的实际经济问题、影响目标人群使用的隐藏因素(从第二用户“医生”的经验出发去进行贴合患者使用习惯和配合程度的设计)。最后与医生的现场交流也教会我:智慧医疗的设计还需要在呈现形式和使用效果比对中达成设计的闭环。本次课程收获良多!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设计与医疗领域结合的专业性与严谨性。
王一诺:看到自己的设计从一个简单的想法逐渐丰满的过程是很有成就感的,课程开始时还是炎夏 结束时已是寒冬,在两位老师的帮助下,我感到自己的心情也在课程过程中从开始不知从何下手的浮躁变得平和,可以在众多“观众”的注视下自信的介绍我的设计,看到我们的设计被医生护士期待着落地时,我更深刻的意识到了我们正在做的事的重要性。
胡愉婕:这个学期我们多次前往三医院,与医护人员面对面直接进行交流与工作坊,这让我们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与探讨医疗设计融合的问题,让我们能够更多站在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角度去解决那些真实存在的也亟需解决的问题,这是非常好的一次设计体验,也是非常真实的设计。
贺天宇:在医院办作业展让我们的设计不只是停留在纸面的概念,和医生面对面交流中发现的专业问题,也让我们理解学科交叉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