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
张俊
职称
教授
研究方向
宗教学、美学、比较哲学
电子邮箱
yorckzhang@hotmail.com
办公地点
胜利斋205
张俊,四川仁寿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比较宗教与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湖南省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曾任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后、日本上智大学客座研究员、美国耶鲁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2011)、教育部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奖(2014)等荣誉,入选陕西省“人文英才计划”(2015)、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2020)。研究兴趣涉及宗教学、美学、中西哲学比较等领域,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个课题,出版《古典美学的复兴》、《德福配享与信仰》等专著多部,并在《哲学与文化》(A&HCI)、《汉语基督教学术论评》(A&HCI)、《道风:基督教文化评论》(A&HCI)、《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另有编著、教材、译作及书评若干。
学术著作:
(一) 专著
1. 《古典美学的复兴》,商务印书馆,2013年。
2. 《德福配享与信仰》,商务印书馆,2015年。
3. 《中国生命美学的两个体系》,人民出版社,2020年。
(二) 论文
1.《情感认识论:一个反现代性的知识学方案》,载《哲学研究》,2022年第1期:97-106。
2.《中世纪与爱美的古典传统》,载《外国美学》,第37辑,2022年:17-22。
3.《爱美之学的中世纪转型:伪狄奥尼修斯神学的古典美学意义》,载《外国美学》,第37辑,2022年:23-43。
4.《基督教反智主义辩证》,载《宗教学研究》,2021年第3期:232-239。
5.《自由与权威:欧美通识教育中的内在矛盾》,载《南国学术》(澳门),2021年第3期:330-336。
6.《华夏宗教:传统与赓续》,载《南国学术》(澳门),2020年第3期:508-521。
7.《罗光的中国士林生命美学》,载《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二十四期,2020:358-381。
8.《美与自由教育》,载《哲学动态》,2020(10):120-126。《教育文摘周报》2021年1月6日第一期第6版转载。
9.《论神圣空间的审美意涵》,载A&HCI《哲学与文化》(UNIVERSITAS-Monthly Review of Philosophy and Culture),第46卷第1期,2019.01:17-32。
10.《方东美生命美学平议》,载A&HCI《哲学与文化》(UNIVERSITAS-Monthly Review of Philosophy and Culture),第46卷第9期,2019.09:83-95。
11.《才性美学:牟宗三生命美学的形下维度》,载《哲学动态》,2019(5):115-123。《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19年第5期全文转载。
12.《中西会通的生命哲学建构》,载《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科版),2019(3):110-122。《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19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3.《中世纪美学是怎样被边缘化的——兼与代迅教授商榷》,载《南国学术》(澳门),2019年第2期:252-262。
14.《作为历史常态的文学边缘化及其当代处境》,载《人文杂志》,2019(1):76-85。
15.《生命美学的现代重构与汉语古典美学的复兴》,载《学术研究》,2018年第10期:150-155。
16.《儒耶终级信仰该如何比较——与谢文郁教授商榷》,载《南国学术》(澳门),2018年第3期:429-445。《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18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7.《基督教美学在中国》,载《国学与西学》(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ino-Western Studies,芬兰),第15期,2018:4-17。
18.《儒家的宗教维度与天命信仰的重建》,载《福建民族宗教》,2018年第2期:46-48。
19.《中国人文学术国际化的迷思:焦虑与对策》,载《史地》,第一辑,2017:145-150。
20.《儒墨丧葬礼仪之争论衡》,载A&HCI《哲学与文化》(UNIVERSITAS-Monthly Review of Philosophy and Culture),第44卷第2期,2017.02:19-36。
21.《儒家伦理的二维结构体系》,载《文史哲》,2017年第4期:44-54。
22.《当代亚文学的崛起》,载《人文杂志》,2017年第2期:44-60。《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7年第6期全文转载。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编《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文选(2017)》(作家出版社,2018)收录。
23.《儒家天命信仰的两种进路》,载《国学研究》,第三十五卷,2015:89-118。
24.《理解文学理论》,载《陕西文学六十年作品选·文学理论批评卷》,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412-472。
25.《牟宗三哲学体系中的分别智与圆融智》,载《哲学评论》,第14辑,2014:116-141。
26.《从清教徒伦理检审墨家与资本主义精神》,载A&HCI《汉语基督教学术论评》(Sino-Christian Studies),第十六期,2013:97-130。
27.《天梯约翰的隐修神学》,载A&HCI《道风:基督教文化评论》(LOGOS & PNEUMA-Chinese Journal of Theology),第三十九期,2013秋季卷:309-322。
28.《儒家自然理性主义传统中的德福思想》,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1):144-154。
29.《美的神圣超越维度之重建》,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13(2):50-56。
30.《爱与美的复兴》,载《神学美学》,第五辑,2013:22-35。
31.《当代文学理论的两次跨界变迁》,载《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13(4):24-32。《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第1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4年第2期全文转载。
32.《中西古典文学理论的大传统》,载《文学评论丛刊》,2013年,第15卷第1期:26-37。
33.《巴尔塔萨神学美学的形而上学根基》,载Understanding God in the 21stCentury: Conference Volume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onotheism and Postmodernism(Vanguard Press, 2013), pp.258-270.
34.《巴尔塔萨神学美学中的形式概念》,载《基督教文化学刊》,第29辑,2013年春季卷:31-50。
35.《“知识就是力量”:作为一个口号的反思》,载《社会科学论坛》,2013(8):189-192。
36.《分别智与圆融智——关于哲学精神的类型学反思》,载《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科版),2012(1):150-157。
37.《美学:爱美之学——从辞源学的角度为美学正名》,载《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12(1):65-70。《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2期学术卡片转摘。
38.《巴尔塔萨的美学基督论——以形式与光辉概念为核心的理论建构》,载《宗教学研究》,2012(1):191-199。《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12年第7期全文转载。
39.《德福配享作为一种道德信仰》,载《道德与文明》,2012(3):148-151。
40.《巴尔塔萨的神学形上美学》,载《哲学动态》,2012(5):82-86。
41.《巴尔塔萨的新约荣耀美学》,载《圣经文学研究》,第六辑,2012:356-375。
42.《形而上学传统中的荣耀之光》,载《外国美学》,第20辑,2012:76-114。
43.《古典美学本体论蠡测——刘勰与柏拉图美学思想互证》,载《长安学术》,第三辑,2012:160-175。
44.《人与自然的审美类比——从〈诗〉、〈骚〉到〈世说新语〉》,载《文艺理论研究》,2012(4):22-47。《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2年第11期全文转载。
45.《中国古典文学理论的大传统》,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四辑,2012:16-27。
46.《周人的天命政治神学三命题》,载《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12(8):87-93。
47.《巴尔塔萨神学美学中信仰的审美学意义》,载陶东风主编《首届全国文艺学与美学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250-262。
48.《论巴尔塔萨神学美学中客观维度的光辉学说》,载《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二辑,2011:217-229。
49.《Agape与Eros:巴尔塔萨神学美学之爱观分析》,载《神学美学》,第四辑,2011:32-41。
50.《巴尔塔萨论神学美学大传统》,载《人文艺术》,第十辑,2011:259-289。
51.《巴尔塔萨神学美学类比思想之渊源及创新》,载《天主教研究论辑》,第八辑,2011:57-79。
52.《巴尔塔萨神学美学视域中的〈旧约〉》,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10(5):145-151。
53.《康德圆善的二维精神结构:世俗性与神圣性》,载《伦理学研究》,2010(6):64-70。《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11年第4期全文转载。
54.《神圣空间与信仰》,载《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10(7):45-51。
55.《观照理论:巴尔塔萨的神学审美学》,载《文艺理论研究》,2010(4):44-51。
56.《圆善与启蒙》,载《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2):21-27。
57.《美学的现代性困境与古典美学的现代复兴》,载《文艺理论研究》,2009(4):8-16。
58.《美、形式与启示—巴尔塔萨神学美学救赎观锥指》,载A&HCI《道风:基督教文化评论》(LOGOS & PNEUMA-Chinese Journal of Theology)第三十期,2009春季卷:233-249。
59.《波纳文图拉光照论的神学美学意涵》,载《基督教文化学刊》,第二十辑,2008秋季卷:46-83。
60.《牟宗三对康德圆善的超越与局限》,载《孔子研究》,2008(4):14-24。
61.《神圣荣耀与尘世之美》,载《神学美学》,第二辑,2008:53-64。
62.《巴尔塔萨神学美学简论》,载《天主教研究论辑》,第四辑,2007:133-151。
63.《论苏格拉底与耶稣之死》,载《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七辑,2007:147-169。
64.《施莱尔马赫诠释学与康德哲学》,载《文艺理论研究》,2007(3):62-70。
65.《汉语基督宗教的诠释范式与中国文化》,载《辅仁宗教研究》(台湾),第十四期,2006年冬季号:163-184。
66.《一个词与现代化的机遇》,载《实现:综合艺术评论》(香港),第五期,2006:75-82。
67.《杜诗谐趣拾遗—兼论杜甫之谐易人格》,载《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8-32。
68.《中庸阐微—兼驳“中庸与孔子无关说”》,载《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3):263-268。
69.《古代基督教禁欲主义的诸种二元论根源》,载《宗教学研究》,2005(3):159-163。
(三) 教材、书评及翻译
1.副主编《起源与制度》,《通识教育文献选辑》第一卷,科学出版社,2019年。
2.副主编《海外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文献选辑》第二卷,科学出版社,2020年。
3.副主编《当代通识教育的理论与改革探索》,《通识教育文献选辑》第三卷,科学出版社,2020年。
4.参编《文学理论研读》(第四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教材类一等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52-413。
5.《书评:〈圣爱与欲爱:灵修传统中的天主教爱观〉》,载《天主教研究学报》(香港),创刊号,2010:207-211。
6.《比较与会通视野中的神学精神——评〈人的精神与神圣精神〉》,载《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四辑,2012:231-236。
7.《徐龙飞〈循美之路:基督宗教本体形上美学研究〉》,载A&HCI《汉语基督教学术论评》(Sino-Christian Studies),第二十九期,2020:183-186。
8.《沙甘〈现代信仰的诞生:从中世纪到启蒙运动的信仰与判断〉》,载A&HCI《汉语基督教学术论评》(Sino-Christian Studies),第三十四期,2022:206-209。
9.巴尔塔萨,《我的思想履历》(译文),载《神学美学》,第二辑,2008: 2-7。
10.巴尔塔萨,《神学与美学》(译文),载《神学美学》,第二辑,2008: 20-27。
11.巴尔塔萨,《启示的形式》(译文),载《人文新视野》,第八辑,2012:358-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