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大高研院讲座合集来了!

2021年12月10日 10:14

9月12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人文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正式成立,作为高研院成立系列活动之一,岳麓书院、社会科学处、高研院联合主办岳麓书院讲坛之“人文大家谈传统文化”专题系列讲座。

截止目前,已先后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厦门大学等10所高校的13位学者主讲“人文大家谈传统文化”专题系列讲座。讲座内容涉及汉代社会的读书生活、《中庸》传承与诠释、《春秋》微言大义、中国传统“平衡论”、师道精神与政教理想、儒家伦理及仁礼关系、敦煌历史、中国传统社会的组织化等史哲领域话题。讲座面向全校师生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开放,线下听众500余人次,凤凰网风直播平台在线听众突破510万人次


时间:9月12日上午

主题:汉代社会的读书生活

主讲人: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

微信图片_20210917104733

主要内容:汉代是儒学开始取得正统地位和儒学得到空前普及的历史时期。读书生活对于当时汉代社会的不同阶层都有重要的意义。说明相关历史现象,可以更真切地认识汉代历史,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汉代文化。本次讲座围绕八个方面展开:一是“小学”:汉代的童蒙教育;二是汉代神童故事;三是汉代的知识女性;四是石渠千秋:汉代图书收藏;五是“槐市”“书肆”与民间书籍流通;六是汉代社会识字率推测;七是帝王的读书生活;八是汉代社会的读书环境。

系列人文讲座首场直播二维码

讲座直播二维码


时间:9月12日下午

主题:《中庸》的思想传承与历史诠释

主讲人:陈来(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国学研究院院长)

陈来教授照片1

主要内容:《中庸》一般认为是子思所作。“中庸”的思想传承经过漫长历程,从先秦至宋明对“中庸”思想的诠释在不断变化。本次讲座根据历史时期划分,从“先秦中庸思想的发展”“汉唐时期的《中庸》学”“宋明之《中庸》学”等三方面展开具体阐释。在先秦时期,《周易》中的中道、中行、中正观念,《尚书》的“执中”观念都可视为中庸思想的渊源,一直到孔子以中庸为至德,提出“执两用中”的思想,中庸开始明确成为一种实践的智慧。到了汉唐时期,郑玄以“用中”解释中庸,从德行论角度诠释中庸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何晏、戴颙、梁武帝等人开始以《中庸》为载体寻求儒学与道家、玄学、佛学会通的可能。唐代讨论《中庸》集中于“诚明论”,不过李翱开始注意到关于“性情”的人性论问题,刘禹锡从境界方面理解《中庸》,为宋代《中庸》诠释开了先河。北宋智圆以佛教中道思想理解《中庸》,契嵩认为《中庸》的主要思想是性命之说,“性命说”对理学家产生了影响。宋代统治者也极为重视《中庸》,他们从为政方向认识《中庸》,意在阐扬其中的治国理政思想。道学家的《中庸》诠释贯穿了宋元明清四代,朱子成功促进了儒学从五经到四书研究的转变。朱子认为四书是儒学的精华,他继承二程的理学思想,为《中庸》学开了新的方向,即《中庸》诠释中的心性之学和以“道心惟微”为核心的道统论。《中庸》诠释史,大致经历了德行论、为政论、性情功夫论和道统论四个阶段。

陈来教授讲座直播二维码

讲座直播二维码


时间:9月16日下午

主题:《春秋》的“大义”与“微言”

主讲人:姜广辉(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特聘教授、经学研究所所长)

IMG_3971

主要内容:春秋时代,诸侯争霸,“霸”即“伯”,即争当“诸侯长”。孔子作《春秋》记载春秋大事,对齐桓公、晋文公主盟之事给予了积极、正面的评价,并从这段历史中发现政治智慧与思想之光,以“大义”和“微言”形式总结其中的经验。“大义”主要有:(一)“尊王”“尊周”,反分裂;(二)“选贤与能”,天下为公;(三)天下治理,“会盟”共商;(四)倡仁道,鄙“诈力”,等等。“微言”主要有:(一)“大一统”;(二)“通三统”;(三)“张三世”;(四)新“夷夏”观,等等。《春秋》“大义”和“微言”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质和价值,可以进行现代性阐发与转化。政治上,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国家分裂,推举贤能理政;文化上,促进文明交流与民族融合,维护文明延续发展与民族团结,等等,在当代都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直播二维码】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人文高等研究院“人文大家谈传统文化”专题系列讲座第三讲:姜广辉:《春秋》的大义与微言

讲座直播二维码


时间:9月17日下午

主题:中国传统“平衡论”的前提假设与反假设

主讲人:韩东育(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讲座照片

主要内容:“平衡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理论形态。该形态每每以“前提假设”的面貌来呈现,包括适应弱势群体的“平衡论”假设、迎合强势集团的“平衡论”假设和奉行自然法则的“平衡论”假设等。然而,这些心理层面的“假设”性解释一经逼近“平衡论”的极限值,便每每被行动上的“反假设”所打破。这种循环,多缘于现实当中的“不平等”。揭示和梳理“平衡论”命题所由以发生的文化背景和思想根源,对于清理传统思维模式的负面因子并正确理解现代性的真谛,具有重要的思想提示意义,即现代人在努力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反思甚至摒弃那些并不优秀的陈腐痼疾,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韩东育老师讲座直播二维码

讲座直播二维码


时间:9月22日下午

主题:宋学的师道精神与政教理想

主讲人:朱汉民(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国学研究院院长)

IMG_4013

主要内容:儒家源于西周从事教育的职官“师儒”。早期儒家之“师”,衍化出孟子的师道和荀子的师法。汉学标榜的官学化师法,其目标是以经义法度为汉朝礼法制度提供经学依据。在唐宋变革的历史背景下,宋代士大夫引领和推动了一场复兴师道的思想运动,以重新确立自己在政教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宋儒以师道自居的担当,表达了他们在文化领域、政治领域的双重主体意识。宋儒以师道复兴为契机,推动着汉学型周孔之道向宋学型孔孟之道的转型,表达出他们对理想政教形态的追求。

【直播二维码】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人文高等研究院“人文大家谈传统文化”专题系列讲座第五讲:朱汉民:宋代师道精神与政教

讲座直播二维码



时间:9月24日下午

主题:人文世界与经典传统:儒家诠释学的起源

主讲人:王中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新闻稿用图

主要内容:如果说,世界不同文明的演进,程度不同地都是由经典的创造及其不断诠释来引导的,那么,中国文明是最能体现这一特性的文明之一;如果说,在中国文明体系中,经典的创造和诠释传统源远流长,那么,儒家又是最具代表性的。以往认为儒家经典的统一定型及其诠释是从汉代开始的,现在看来,这种观念是有问题的,因为充其量只能说儒家经典诠释学的体制化、规模化开始于汉代。根据新出土的郭店竹简儒家文献,再结合传世文献,可以肯定地说,儒家信仰的经典在东周时代已经基本定型,其经典的传授、学习和诠释在当时的儒家内部业已普遍,并产生了表示经典诠释行为、活动的“传”、“解”、“说”、“记”等术语及其作品。这是新文献为早期儒家提供的新的历史记忆。

【直播二维码】人文讲座系列第六场(王中江教授)

讲座直播二维码


时间:9月25日下午

主题:中国哲学与“世界性百家争鸣”

主讲人:杨国荣(华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杨国荣老师讲座照片

主要内容:中国哲学的现代衍化,关联着世界性的百家争鸣。历史地看,20世纪以来的中国哲学既呈现世界性的意义,也以某种方式参与了世界范围内的百家争鸣。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科玄之战已折射了现代西方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论争,而这一时期哲学家体系性思想建构的出现,则从更为内在方面展现以上趋向。这些哲学系统既呈现了现代形态,又从不同方面对西方文明和西方哲学提出批评,其中展现的哲学立场不仅蕴含宽泛的世界意义,而且以独特的方式回应了世界范围内的相关哲学论争。从科玄论战,到哲学家的个性化哲学建构,从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到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对话,从多样化与相对性的不同进路,到一致与百虑的不同侧重,中国的现代哲学已超越了地域性而获得世界性的意义。进一步看,以具体化扬弃抽象性和教条化、以多样性扬弃相对化,以及一致与百虑的交融,构成了中国哲学更深入地参与世界性百家争鸣的观念前提,通过切实的建设性工作,提供对相关问题的系统思考,则是参与这种争鸣的现实方式。

【直播二维码】人文讲座系列第七场(杨国荣)

讲座直播二维码


时间:9月27日晚上

主题:儒家伦理与人性的未来

主讲人:陈少明(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讲座照片(陈少明老师)

主要内容:以现代高科技对人类的影响为背景,不过它关心的不是机器是否会变成人,而是人是否会改变自己本性的问题。儒家人性论是可供参照的一个视角,但需要对性善与性恶两种观点的意义作进一步澄清。从根本上讲,人性变化与否的判断标准,主要是自我认同的能力,包括自我意识以及欲望的感知与表现,还有由此派生的与同类相处的社会态度,即儒家理解的善恶观。由此分析,日新月异的虚拟现实的技术,如果不是通过对脑神经的改造甚至替换,罕有机会实现对人性的改造。生物技术则不一样,除了克隆与基因编辑可能引发人道问题,因而备受瞩目外,本讲座特别关注体外生殖与寿命延长这两种现象可能带来的道德困境。体外生殖有机会得到个人主义、平等主义价值观的支持,而寿命延长则几乎是人类永恒的梦想。当然,面对这一挑战的不只是儒家伦理,也包括整个人类文明既有的基本价值准则。

【直播二维码】人文系列讲座第八场(陈少明教授)

讲座直播二维码


时间:10月14日晚上

主题:从何炳棣、杜维明之争重思儒家仁、礼关系

主讲人:梁涛(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国学院副院长)

梁涛教授照片1

主要内容:孔子论“仁”,存在以“成己安人为仁”“以忠恕释仁”以及“克己复礼为仁”三个不同维度;孔子论“礼”,则包含等级名分、伦理规范、礼仪礼节等不同含义。在仁、礼关系上,孔子既“以仁释礼”,也“以礼成仁”,呈现复杂面向,目前学界用“以仁释礼”或“仁本礼用”来理解孔子的仁、礼关系是不全面的。本场讲座从三方面展开深入解读:一是从何炳棣、杜维明之争谈起;二是《论语》“克己复礼为仁”章释义;三是仁学三维与仁、礼关系。

【直播二维码】人文讲座系列(梁涛教授)

讲座直播二维码


时间:10月17日下午

主题: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工业革命:经济史视野中的“李约瑟难题”

主讲人:李伯重(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

IMG_4220

主要内容:1954年,世界著名的科学史专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先生提出一个问题:在历史上,中国的科学技术曾经遥遥领先于欧洲;但欧洲在16世纪以后诞生了近代科学技术,而中国却没有。为什么会这样呢?1976年,肯尼思·博尔丁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本讲座将从经济史的角度出发,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新的探讨,主要讲述六个方面内容:一是“李约瑟难题”;二是学界对“李约瑟难题”的答案;三是什么是技术?四是技术为什么会进步?五是工业革命与煤铁生产;六是对“李约瑟难题”的一个经济史解读。

【直播二维码】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人文高等研究院“人文大家谈传统文化”专题系列讲座第九讲:经济史视野中的“李约瑟难题”

讲座直播二维码


时间:10月19日下午

主题:西汉置敦煌郡与对敦煌经营

主讲人:郑炳林(兰州大学萃英学者一级教授、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

IMG_4254

主要内容:本场讲座主讲人近期的最新思考,进一步厘清西汉时期的敦煌历史。主要讲述如下五方面内容:一是敦煌名称的来源;二是西汉敦煌郡的设置与治理;三是敦煌玉门关、阳关设置及名称来源;四是敦煌的移民与敦煌的文化;五是“西域”一词所指地域。

【直播二维码】人文讲座系列(郑炳林教授)

讲座直播二维码


时间:11月10日下午

主题:宋代的酒场与政治

主讲人:陈峰(西北大学宋辽金史研究院院长暨历史学院教授)

陈峰教授照片

主要内容:本次讲座主要讲授宋朝官场饮酒之风及其与政治的关系。饮酒不仅是中国人重要的生活传统与人际交往方式,同时也具有某种特殊政治功能和礼仪功能。宋朝官场饮酒之风盛行,既反映了当时君臣以及官僚的生活情趣特点,也带来了不少消极影响,诸如酒后失态、失职乃至于犯法等乱象。聚饮中发生的诸如“进奏院案”之类的风波,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宋代的政治进程。宋朝官场饮酒之风盛行,其根源主要与官僚士大夫的喜好、官方的宴饮活动规则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关。宋代官场酒风之盛与政治的关联性,从侧面折射出宋代统治的时代特点。

【直播二维码】(陈峰教授)

讲座直播二维码


时间:11月26日下午

主题:中国传统社会的多缘凝聚与组织化

主讲人:王日根(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副院长)

王日根老师照片

主要内容:中国传统社会并不是一盘散沙,而是特别组织化的,官民的双重组织系统将社会有效地整合起来,礼和法都是社会整合的原则和规范,官府对社会基层的治理呈现出直接——间接——直接的变迁过程,民间对社会基层的整合则受到社会分化、市场繁衰、灾异兵燹等因素影响,常常会借助于血缘、地缘、业缘和物缘等纽带,凝聚成大大小小的社会组织形态,如家族、会社、会馆等。我们将官、民的内部治理称作“自域治理”,将官和民配合在公共领域内的治理称作“共域治理”,二者有着共同的文化价值,相互的目标往往趋同,彼此支撑,共同臻于一种较具和谐色彩、能绵延较长时段的和合局面。

直播二维码(王日根教授)

讲座直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