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的暑假是这样度过的:
因为怕晒,
我们整天瘫在室内打游戏看剧;
因为怕饿,
我们左拥右抱奶茶甜品冰淇淋;
因为怕累,
我们精神涣散逐渐低迷;
于是假期后的我们变成了这样:
“两个月什么都没干,感觉就是出门看了几场电影,和朋友聚了两次。”
“总觉得每天都在吃喝,夏天不瘦还胖,一事无成。”
“假期没见什么人,回想起来挺没劲的,后悔。”
“要是参加了什么活动就好了,可以充实暑假,说起来还可以有一段不一样的回忆。”
······
没错,
如果你也有以上类似的经历的话
就一定不能放过我们本次活动了
我们隆重的向你推(递)出(上)
2018年湖南大学暑期寻访校友活动
我们的活动历史悠久
(十年,很靠谱!)
我们的活动很有排面
(招募百名志愿者!)
我们的活动很有趣
(玩转全国各大省市)
往期回忆录
寻访优秀稿件
【采访80级给排水校友】
曾郴林:四十载以水之名,谱写水环保乐章
校友先知
曾郴林:高级工程师。1984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给排水专业,专门从事环保水处理工程。兼任九三学社湖南省经科委委员,省民党科企协会副理事长,政协郴州市委委员。发明成果有:整体成高效紧固压板,卧式一体化污水处理器,;多功能保健家用净水器;无菌饮用水处理器;将城市生活垃圾罢化为复合肥的方法及装置;一体化污水处理器;一体化净水处理顺;流动化水制造装置;以上这些项目都已开发出并投入大量生产,多次获得国家金奖。1989年参加国家火炬计划"利用稻壳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中间试验)1993年获国家科技成果空成者证书;1995年研制成功PWIDH-1000型特种保温材料。1995年发表一篇"中国昆虫贴穴外治概论"获第二届国际传统医学与按导医学研讨会一等优秀论文奖。云南今业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昆明分院常务副院长,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采访前奏
七月的昆明,连续数周的阴雨绵绵终于退去,初晴的街道已被雨水洗净尘埃。我们与湖大80级校友曾郴林教授约好在他的公司进行访谈,这里也是他如今做科研、指导学生的研究室。
得知我们已到附近,老先生在电话中热情地表示亲自到门口接我们,待接到我们一行,曾教授将云南省校友会秘书长张勇校友与我们相介绍。原来,听闻我们要来,秘书长特意赶来,将校友会对我们采访志愿者团队热忱的欢迎与祝福送到。
走进会谈室,我们看到会议桌铺上了干净的白桌布,瓜果整齐的摆在瓷盘里,秘书长笑道,在我们要来的几天前,曾教授便买好新鲜水果招待我们。看着会议桌,我们深深的感受到这位经历几十年风雨的老先生以他学者严谨而充满真情的方式对我们这些新一代师弟师妹的表达着关怀与期翼。
很快,我们开始对曾教授的访谈,教授表示不拘泥于采访提纲的内容,只想将他做科研多年来最真实的经历感悟告诉我们,谈起从湖大开始的给排水环保事业,教授动情地向我们娓娓道来……
对话校友
天下柔者莫过于水:对母校的柔软情怀
“喜欢这个事情,就去做。”曾郴林教授说到在湖大的学习经历,一改往日科研时的严肃和谨慎,以一个和蔼的学长的身份给我们提了很多在大学期间的建议。教授告诉我们,不论在什么专业,湖南大学都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能够给以无限启发。“大学读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你的兴趣。每一个领域都有有趣的所在,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就要一直把这个事情搞下去,不要今天想这样,明天又搞那样。”教授说当时那个年代,环保事业还不像今天这样热门,他就是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这一份喜欢,一直坚持到了今天。
说到大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我们提出了大学期间学的知识可能应用不到日后工作中这样的疑问,教授告诉我们,大学期间学的都是在打基础,日后所有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都是建立在大学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如果大学读了四年,连自己专业里涉及的专业名词都搞不清楚,在工作中就不具备任何竞争力了,大学期间一定要培养好自己的专业素养,要专注,要有深度。
曾教授非常喜欢看书,他告诉我们,大学期间他经常去图书馆,把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都看了个遍,看书不仅可以让他自己保持了一个好的心态,还可以开拓思维,让他对专业有自己的想法,也能从生活中找到亮点,应用于自己所喜欢的领域。包括现在,看书可以让自己走在专业领域的前沿,了解很多的新名词,不让旧的想法禁锢住自己的思维。曾教授建议我们,大学期间多去图书馆,多读书,广泛接触各个领域的同时,专注与自己所喜欢的事业,多参与课题的研究,把握住机会,敢想,敢创新,敢于组建团队,“年轻人,就要有拼劲儿。”
曾教授今年已经68岁了,他告诉我们,他身上流淌的是大学期间积攒的那一份对生活的积极与热爱的血液,所以到现在身子骨依然硬朗,看书,打篮球是教授生活中除了科研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授笑着告诉我们:“我现在精神好着呢。”从教授身上,我们看见的是一种坚持不断向前的湖湘精神,是一份来自湖大学子的一往无前的气概。
能功坚者莫胜于水:坚定走在水环保事业前沿
“专注搞一件事情,总会成功的。”曾教授认真地对我们说道。成功,总是一路阻碍,从开始做污水处理的事业,教授在这数十年的时间里面临过无数或大或小的诱惑,而他却坚持一开始找准的方向,一辈子的科研专注于水,只做与水有关的研究。 带着一身学成的真本事,曾教授走南闯北,在不同的城市写下一个个专业领域里的传奇故事。
曾教授的事业从长沙起步,98年洪水时,教授的发明专利通过将洪水进行过滤达到饮用水标准,使得湖南省受灾地区军民的饮用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授一举成名,浙江宁波的企业于是邀请他到当地帮助相关企业进行污水处理的研究,教授带着研究成果来到宁波,然而在这里,当初的企业没有对教授给予足够的信任,教授秉着作为学者的傲骨与严肃认真,在艰苦条件下完成约定好的科研任务后果断与企业终止了合作。这时,云南省向曾教授抛出了橄榄枝,经过深思熟虑,曾教授来到了彩云之南,开始一段全新的科研事业。
总结起自己的创新创业职业生涯,曾教授认为,“专注”是他走到今天的秘诀,除此之外,教授还告诉我们,当我们真正走向工作,领导者与团队也是关键性因素。曾教授对自己曾经的老板充满感恩之心,正是因为老板的伯乐识骥,曾教授潜心于专业的研究,做出了无数成果。而对事业的热爱使得教授在科研工作中始终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做事,哪怕一个数字一个细节教授都绝不忽视,因为微小的疏忽后带来的损失可能是巨大的。教授严谨而不失创新精神的作风让他在事业上有了这样一番大作为。
如今,曾教授做出许多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数十项的专利成果令人惊叹。教授对自己的各项专利如数家珍,尤其是他96年做出的“无菌水”(即现在的桶装水)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全国媒体争相报道,教授可谓是“家用饮水第一人”。除了做专利,教授在职涯中还完成了数本专业领域教科书级的著作,其中教授向我们展示的《工业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实例》一书,是他数十年所历案例的精粹总结,基本上当下任何污水处理设计都可以套用书中的案例。
“每当遇到困难的问题我就很兴奋,问题越难我就越兴奋,我愿意去思考它,享受思考的过程”,马上将70大寿的教授精神矍铄,如是说道。一生与水打交道的曾教授正如无数奔腾不息的山川河流,无论前方是巨石亦或浅滩,都能以水之亘久悠长攻下一座座险峰。
砥砺行者莫敌于水:用水的力量书写人生
回顾起自己的人生,教授说,算是和“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让我们很感动的是教授现在仍然置身于环保事业,提到他的专利和科研成果,教授说:“这些东西可能有的价值几十万,有的价值上千万,但在我眼里,它们都是无价之宝,我们所提供的案例和解决方法,几十年来,这个行业里遇到同类型的案例,都可以套用我们的方法去解决。”曾教授除了置身科研,还不忘教育年轻的血液,他出版了很多专业领域的书籍,有一些即将出版的书,曾教授还亲切地询问我们哪一个封面好看。
曾教授回忆起自己的成功的工作经历,不仅没有任何的得意之色,还满怀感恩,他感谢着母校的栽培,感谢着团队的共同努力,感谢着上司的信任与支持,甚至感谢着我们的来访。他说,成功的经历源于他在职业领域的创业创新,你们一样也能做到。
《火花》中说:“我们没那么机灵,做自己喜欢的事儿,有意思就混口饭吃,没意思就淘汰,不就这么点事儿吗?”但曾教授却把自己的喜欢的事儿做出了自己的风格,做到了让人敬佩的程度。《舞台春秋》里说:“如果要享受人生,只要有勇气、想象力、和一点点钱就够了”,而曾教授告诉我们:“如今大学生需要积攒的就是牢靠的基础、敢想敢做的勇气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至于钱,不可能一毕业什么都有啊,专注地按部就班地做下去,什么都会有的。”
曾教授就是用了四十载,以水之名,书写了一份对母校,对社会,对自己的热爱的完美的答卷,曾教授从未停下,一直在路上。
“水,这就是水,水以其博大,纯净,力量感动着我,而我亦将用博大,纯净和力量去书写自己的人生,我不敢奢求拥有一段辉煌的人生,我只企盼--今生无悔。”
Part1
我们能向你提供:
1.根据个人信息精准匹配合适地区的校友
2.暑期回访的两次相关指导培训
Part2
我们需要你:
(一百位有趣灵魂的撞击)
1.阳光,积极,友爱,亲和,互助;
2.遵守安排,有团队意识;
3.表达能力较强,不怕生,有个性。
Part3
你能收获:
(一段美好有纪念意义的故事)
1.和优秀校友直接面对面接触的机会;
2.结交新朋友,收获友谊;
3.一次有趣的实践经验;
4.校级志愿者证明;
5.志愿者补贴
6.优秀稿件可刊登杂志,寄往全国各地校友,且有稿费发放。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校友走访活动,紧密维系在校学生和毕业生之间的联系,丰富大学生阶段的生活回忆,增强我们对外表达向外输出的能力,同时也让优秀校友们了解湖大的近况及发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