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简介:
《论自由》是英国思想家约翰·斯图亚特·密尔创作的政治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59年。全书以威廉·冯·洪堡的“人类最为丰富的多样性发展,有着绝对而根本的重要性”开篇,围绕“思想言论自由”、“个性自由”、“社会权力对个人自由的控制”和“自由原则的应用”展开,清晰地阐明了在他看来社会发展最重要、最基本的自由核心:个人只要在不伤害他人的范围内,就应该拥有完全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个性自由,而这一原则的实施,有赖于对政府及社会权力的界定和限制。该书深化了启蒙运动以来关于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的论述,在西方被高度评价为“对个人自由最动人心弦,最强有力的辩护”,篇幅不长,却是一部划时代的思想巨著。
推荐理由:
密尔的《论自由》出版已逾一个半世纪,时至今日,人们对自由的讨论依旧没有停止。疫情背景下个人出行自由的限制,网络环境中言论自由的边界,都是当今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卢梭曾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孟德斯鸠认为“自由是做法律允许的一切事情的权利”,而约翰·斯图亚特·密尔也在此书中详细深刻地论述了他对于个人自由的见解。
在引论中,他谈到“任何人的行为,只有涉及他人的那部分才须对社会负责。在仅只涉及本人的那部分,他的独立性在权利上则是绝对的。对于本人自己,对于他自己的身和心,个人乃是最高主权者。”对于思想言论自由,他主张必须对少数人发表言论的自由予以尊重,因为“如果被禁止的意见是正确的,那么人们便被剥夺了以正确矫正错误的机会;如果它是错误的,那么人们便损失了几乎同样大的益处,因为经过真理与谬误的碰撞,会让人们对真理有更清晰的体会和更生动的印象”。当谈论到作为幸福因素之一的个性自由时,他认为“人性并不是一部机器,按照一种模型组建起来,并被设定去精确执行已规定好的工作;人性毋像是一棵树,需要朝各个方面去成长与发展”。此外,密尔对于在社会中公开讨论的自由的限制、社会和政府对个人自由的限制和干涉等各方面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全书逻辑清晰,具有很强的哲思性和启发性。通过阅读此书,我们不仅可以跨越时代,体悟其思想之精华,更能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启发思维,以更全面的视角、更客观的态度去看待当下的种种问题。
《法学名著导读》线上课程中师生共读《论自由》
心得体会:
法学院副教授、《<论自由>导读》通识课主讲老师蒋海松:
不自由,毋宁死。自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理性的普遍追求。自由是社会活力之源,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约翰·密尔作为19世纪自由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是深具影响的英国思想家,甚至被誉为自由主义之圣。密尔《论自由》短小精悍,系自由理论集大成之作,被誉为“对个人自由最动人心弦最强有力的辩护”。《论自由》继承了古典自由主义的基本立场,又跳出政治自由的圈子,从更广阔的社会自由的角度重构自由的原则,使得对自由问题的研究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密尔在《论自由》中提出了著名的“一条极其简单原则”, 即只有当个人伤害到他人时, 国家或社会的干涉才算正当。这一原则合理界定了自由的边界,对于自由问题讨论深具启发意义。
法学院2020级谈茂斌:
引论者,初述文之宗旨也。此书之旨者,乃论庙堂之高、江湖之远之自由也。黎庶固可自由,大随其意以谋生,无害社稷皆善;朝廷固可束草民之自由,然无辜之庶民则无可拘束之,此书之正旨大致明了,草民固自由,朝廷亦有统民之自由,然需细论此自由之界。
我中国自上古之时,似略庶民之自由也。莫论儒法道三显家,莫不固执朝堂以策约法于市井,而市井莫不忠诚行之,禁有微语。汉武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要子民皆从儒道而不可有异论;三武之灭佛,要子民无奉佛祖,强拆寺庙而籍僧为民;清之文字狱,严禁书朝廷以为之反意之辞。以此观之,古之圣人,古之朝廷,其干民自由甚矣。民但有脱俗之为,皆禁而杀之,晚明李贽坐自由学说狱,耄耋屈死;雍正年之田文静、吕留良坐文字狱灭族,大一统之帝君,其胸尚窄契丹西辽德宗大石林牙也。朝廷威压,固此强摄自由之为千年不移,乃今仍少存。
封建专制之天下,朝廷阻民之自由甚矣,不知自由可永社稷,固百家争鸣之世少有,自明清来,技巧政治亦为沮也,故有近世之屈辱。共和立而允文思自由,故有今日之欣欣向荣。
而民之自由亦有界也,民之自由,不止随己意行事也,亦应有庙堂少束。若无拘无束,则苏格拉底之悲、法兰西路易十六之悲剧亦复。民之智不一,别有用心者暗中作祟,蛊惑人心,则法令虽多人同,实无理之策也,故英法美皆立代议之制,我中华亦习之,今日人大会议亦代议也。由此观之,民之自由亦需少加约束。
庙堂市井之争,千年有之,寻妥中之法善为之,乃使社稷宗庙永安之道也。此文之深意应在此。
法学院法学硕士尹纬奇:
密尔的《论自由》无疑是本伟大的著作。在读完密尔的《论自由》后,再结合密尔本人的时代背景,以及其构造的代议制政府下的帝国蓝图,更能理解密尔的思想。正如密尔所言,近现代的民主并非如理论中那么美好,世界各国既存的民主似乎是大众的、全民式的民主统治,但事实上大众却并非都是统治者,只是接受精英阶级或“掌握统治权的多数人”的统治,仍然有部分人在遭受压迫,大众虽然参与政治生活,但大部分权力已经让渡,最好的情况往往是服从逢迎权威者。民主政府这一台精密的机器,其平稳运作所要求大众最重要的德行,并非是自由、理性或等等人类所尊崇的崇高价值品质,其所需要的正是对公共事务的麻木,或者换而言之,是对公共精神的漠视。
从密尔在《论自由》一书中看,密尔所说的自由、民主,并非是一种固定的制度,一种既定的政体,而更多是一种理念,一种其希望普及向全民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它的作用并不是为政治哲学中的统治者服务,并不是要为精英阶级提供思考,而是启迪深陷于所谓民主统治下的麻木的人,唤醒其对于人类崇高性、伟大性的价值的追求
我最大的收获有几点:首先,在阅读的过程中,让我不仅对这本书有了了解,对于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各流派的思想也有了大致的了解;第二,密尔呼吁自由之文化、理性之思考,在现代社会中,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状,我们越来越关注人的劣根性,关注人性丑陋的一面,但我们不能忘记对于人的崇高性的追求,不能因此就放弃对于自由的追求以及理性思考的能力。正如斯特劳斯的《古今自由主义》中的结束语说:“自由教育在于跟最伟大诸心灵的恒久交往,是对节制(不用说人性了)的最高形式的一种训练。”面对现实的困难与矛盾,我们能做的就是从阅读经典的经历中,学会如何判断,如何立足于我们的时代,运用前人的智慧理性地思考,不使自己盲从权威,随波逐流,但也不该有“逆反”之心。对于任何事我们当然有质疑的自由,但是并非是抬杠式的质疑,或是人云亦云的质疑,保持发声,但不盲目发声;思考后发声而不是附和式发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才难能可贵。
来源:法学院
实习编辑:左宇欣
责任编辑:张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