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服务
咨询师说⑥丨向死而生:Before I die, I want to ……
来源:心理教育培训办 作者:余苗 时间:2021-06-02 浏览:

如果在不久的将来你将会死去,你的愿望会是什么呢?你会想去做些什么呢?

156036


2009年,华裔艺术家Candy Chang在美国发起了一场名为“Before I die, I want to ……”的行为实验,随即风靡全球。在中国上海的一家死亡体验馆外墙上,也有一面这样的黑板。

Candy Chang在一次TED演讲中说起这次实验的起因。2009年她痛失挚爱之人,在后来一段时间里,她思考了很多关于死亡的事情,这让她对自己所拥有的时光怀有深切敬意,同时也更加明确自己生命的意义。然而,她发现很难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这样的心态,我们太容易被日复一日的琐碎困住,忘记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她很想知道,她的邻居们都是如何思考生命和死亡的。于是她把自己住所附近的一栋废弃房子的一面墙刷成了黑板,在上面写满了一道填空题:“Before I die, I want to ……”。

她在这面墙上得到很多或有趣、或深刻的答案,她的邻居们也都分享了这些答案。后来这场行为实验传到世界各地,它让很多人以死亡为界限,开始好好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

在今年的生命教育课堂上,我也把这道填空题出给了同学们,有同学问我,这个题是指死之前多长时间呢,我并没有明确这个时间,我希望他们可以不那么“现实的”去完成这道题,无论是有生之年,还是临终之时,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畅想。后来收到大家的纸条,有很多同学写的是临终之时,他们说:

在我死之前,我想要……

拥抱我的爸爸妈妈,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

向父母道歉并说很想他们

录一个视频,表达自己对身边的人和事永远的爱

给自己喜欢了七年的女孩打电话表白

让爱我的人好好生活,不必悲伤,多陪陪家人

给最好的朋友送一份礼物

对一个我最欣赏的人表示赞赏与肯定

与爱的人告别

把自己打扮成最美的样子死去

为自己写一篇墓志铭

台湾生死学老师郭芯惠说,他们在做临终关怀工作时,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教人们在临终之时做好“道谢、道歉和道爱”,然后再好好地“道别”。以上很多同学都写到在临终之时要完成这“爱的四道”。

GO ON VACATION

还有一些同学,在面对死亡时,想到的仿佛是此刻生命中的遗憾,比如:

认真地听一堂课

说出所有的烦恼

吃平时想吃却又常常忍住不吃的东西

染一次红色的头发

将每晚嗨到爆的楼上胖揍一顿

和最讨厌痛恨的人和解

骂两到三个人或者指出一些人的毛病

我想要尝试一直不敢尝试的事情

我希望有一天,不管我是否年轻,最后都能和现在包括过去的自己握手言和。

更多的同学写下的是有生之年对自己生命的期许或愿望。比如:

种一棵树或者帮助一个人完成一个心愿

让孤独的人感到来自社会的温暖

拿到硕士学位

帮助更多的孩子走进课堂

当上一名老师,有一群可爱的学生

开一个小店,卖各种手工制品

演奏一场音乐会

和朋友一起做最酷的老太

结婚,生子,装修属于自己的房子

成为一个配音演员

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清楚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理解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努力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

回到自己家乡,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

找到生命的意义,变得不惧怕死亡

尝试一段恋爱,保持苗条

爱惜自己的身体,少受病痛之苦

继续做好我现在正在做的事,因为我现在活得很开心,很有意义

Before I die, I want to be myself.

GO ON VACATION

海德格尔说,生命是一个向死的过程。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最终都会走向死亡。死亡,不是生命的对立面,而是生命很重要的一部分。

物理学家薛定谔写了一本书《生命是什么》,他在书中写到,自然万物都趋向从有序到无序,即熵值增加。而生命需要通过不断抵消其生活中产生的正熵,使自己维持在一个稳定而低的熵水平上。也就是说,生命是一个负熵的过程,我们需要一直做功。生命体每天摄入食物,最后新陈代谢,就是一个做功的过程。我的理解是,生命的基本物质构成是小分子和原子,它们是趋向无序和熵增加的,也许我们可以象征性理解成趋向死亡,而这些小分子和原子组成的生命体这个大分子,竟然有一种功能是做功,也许我们可以理解成克服死亡,或者是生本能。从这个角度来说,似乎生命是一个克服死亡的过程。与其说死亡是生命的终点,倒不如说生命是死亡之前的一段路程。

在课堂上有位同学写不出来,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死亡离他很遥远,他有很多事情还可以去做。然而,另一个同学在递给我的纸条中这样写着:“死亡,是个未知的结果,浩瀚宇宙中,人类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生物而已,显得那么渺小。生命非常脆弱,你无法预测自己什么时候会面临死亡,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在什么地点死去,或许意外就发生在明天。而我能做的就只有活在当下,享受当下”。我想,我们谈论死亡,并不是要让人产生明天就会死去的惶惶不安,而是以死亡作为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生的愿望与意志。

乔布斯曾在一个演讲中说,提醒自己快要死了,是他人生中下重大决定时,所用过最重要的工具。因为几乎每件事,所有外界期望、所有名誉、所有对困难或失败的恐惧,在面对死亡时,都消失了,只有最重要的东西才会留下。追随自己的内心,才可以发现我们真正的热爱。

我想,这也是Candy Chang在遭遇挚爱突然离世之后的领悟,以及她在这场行为实验中想传递给他人的生命观吧。

最后,想跟大家说:

那些想说而未说出的感谢、道歉与爱,在还能言说时,就尽量去表达吧;

那些遗憾,还能够去完成的,就尽量去完成,无法完成的,就带着遗憾生活吧,毕竟,遗憾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那些对未来生命的愿望与期待,就勇敢去追逐吧!

36EEE

诚挚的邀请你在留言区写下你的填空题答案:“Before I die, I want to ……” 。留言点赞第1名将获赠书籍欧文·亚隆《直视骄阳》。

8D9AE

本期邀请作者:余苗老师

●咨询师擅长咨询领域:

自我探索、情绪困扰、人际关系。

●咨询经历:

2012-2014年在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从事兼职心理咨询,2014年至今在湖南大学心理健康与生涯发展教育中心担任专职心理咨询师,至今累计咨询达三千多小时,咨询取向为心理动力学。

●寄语:

爱意味着学会注视自己。

版权所有:湖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人民武装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 邮编:410082 邮箱:xgb@hnu.edu.cn
版权所有:湖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人民武装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
邮编:410082 邮箱:xgb@hnu.edu.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