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里有人,哪里就有心理学-湖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人民武装部) - 海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心理服务
咨询师说① | 哪里有人,哪里就有心理学
来源:心理教育培训办 作者:吴思遥 时间:2021-04-23 浏览:

“下面这些心理学效应,你听说过吗?

你如果没听说过,也一定遇到过。”

#1

破窗效应

一个房子如果破了一扇窗户,没有人去修补,不久之后,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打破。

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手边刚好有个垃圾要扔,但是找不到垃圾桶,一看地上到处都是垃圾,这时候想想,要不我也扔地上吧,反正多我一个不多。这时候乱扔垃圾是没有太多负罪感的。如果地上很干净呢?那我还是不破坏环境了,再找找垃圾桶吧。

我们想的是,地面垃圾很多的时候,我再扔一点是没有关系的,我们心里认定,环境已经被破坏了,我们做点什么也并不会改变它的本质。而没有垃圾的时候,我们认定环境是很干净卫生的,如果我扔了垃圾到地上,我就成了那个破坏环境的人。而大多数道德感比较高的人,都不会选择去扔了。

这就是“破窗效应”,它告诉我们,社会中的现有问题如果不被及时处理,会诱使人们不断效仿,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1.bmp

#2

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随后得出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了相关老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进步显著,且相对于其他学生来说,这些学生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学习热情更高。

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亦称为“期望效应”或者“皮格马利翁效应”。

生活中,很多家长、老师或领导,习惯给人负面的评价,比如总说自己的孩子很懒惰、不爱学习,老师批评学生“笨”,领导对下属的能力进行贬低,结果让人产生逆反心理,最终降低了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其实,我们对他人的评价往往能形成强烈的心理暗示,总是接受负面的信息或评价,会使人变得越来越不自信。没有人喜欢被批评,积极的鼓励能给人信心和力量。如果你想让他人变得更好,适当运用“罗森塔尔效应”,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2.bmp

#3

旁观者效应

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前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

当有他人在场的时候,人们帮助他人的可能性减少,即旁观者的数量会影响突发事件中亲社会反应的可能性,这就是旁观者效应。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的时候,责任感会很强,而如果是再群体中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减弱,面对问题时往往会退缩。因此旁观者效应也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当我们需要向他人求助时,求助对象具体到人是更有利的一种方式。这不仅能增加他人的责任感,同时也满足了他人的被认同感。有时候不是他人不愿意伸出援手,而是方式方法不对哦!

3.bmp

#4

酸葡萄效应

酸葡萄效应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狐狸与葡萄》的故事,字面上的意思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象征的是当人们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编造一些“理由”来自我安慰,以减轻压力,使自己从不满、不安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在运用“合理化”心理防御机制。

对于这个效应,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有的同学目的明确,特别想在考试或竞赛中取得成功,那么就要克服酸葡萄心理,直面自己现有的问题并解决,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另一些同学,由于成就动机过强,导致自己压力过大,这时就要学会适当运用酸葡萄效应,不强求最完美的结果,不过于苛责自己,调整好心态,接纳现状积极去生活。

4.bmp

#5

投射效应

人们倾向于按照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来知觉他人,而不是按照他人的真实情况进行知觉。这叫做投射。通俗地来讲,投射效应是以己度人的过程,即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情感、意志和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比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认为人性本善,一个有心机的人经常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习惯于将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投射到别人身上。最常见的是,父母总喜欢为子女设计前途、选择职业,丝毫不考虑孩子自身的愿望,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子女身上,或者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就让孩子来替自己实现。其实孩子长大了,可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父母需要给孩子多点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成长,尽管过程可能会有磕碰,但为了自己理想去闯荡,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微信图片_20210423172116.bmp

#6

拆屋效应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鲁迅《无声的中国》

鲁迅先生说的这个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拆屋效应。其实不仅中国人是这样,这个效应是普遍存在的。人们往往更喜欢折中的选择,因此先提出很大、较多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更容易达成协议。提出的大要求时人们充满了抵触心理,而提出的小要求却满足了人的调整心理。

让我们以一个生活中的常见场景为例,一件衣服标价199元,你想要100元拿到。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

顾客:老板,这件衣服可以便宜点吗?

老板:已经是底价啦!没多少利润的。这样吧,180给你吧。

顾客:160怎么样?

老板:这样吧,我看妹子你实在长得漂亮,这衣服你穿了又特别合适,就170吧,真是没赚你一分钱,别告诉别人哦!

顾客:行。(觉得赚了个大便宜,欣然接受)

成交价:170元。距离目标价:70元。

顾客:老板,这衣服60元卖不卖?

老板:妹子啊,这个价我就亏死啦!

顾客:这衣服我也不那么喜欢,你要是便宜点我就买,不然就算了。

老板:加点吧,不然真亏本了。90你看行不行?

顾客:老板我也理解你做生意不容易,这样咯,我们各退一步,80吧,你觉得可以我就立马买单。

老板:那行吧。

成交价:80元,距离目标价:-20元。

是不是似曾相识呢?大家看出来砍价的技巧了吗?一定要主动叫价,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当你主动叫一个低价时,谈判就会围绕你说的价格去波动,最后取一个折中的结果。这叫拆屋效应。

6.bmp

心理学效应真是无处不在啊!

很多看似不经意的现象,可能都蕴含着某种心理学的原理。

有空学学心理学,你也可以变成一个更有智慧的人。

大家还知道哪些其他的心理学效应,欢迎大家在评论中分享哦!

留言点赞数前3名,每人发放精美礼品一份!

版权所有:湖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人民武装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 邮编:410082 邮箱:xgb@hnu.edu.cn
版权所有:湖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人民武装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
邮编:410082 邮箱:xgb@hnu.edu.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