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日本早稻田大学稲畑耕一郎教授应邀到我院讲学

日本早稻田大学稲畑耕一郎教授应邀到我院讲学

2014年3月7日上午,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教授稲畑耕一郎应邀在湖南大学文学院进行题为“国学,还是汉学——中国古典研究的跨国跨领域的交流暨展望”的学术讲座。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廖可斌教授陪同参加,文学院党委书记刘再华教授主持讲座。

稲畑耕一郎教授早年曾从事楚辞研究,后主要从事中国考古学、民间文化、日本汉籍与学术交流史研究,涉猎颇广而又各有专通。本次讲座题为“国学,还是汉学”,稲畑教授立足于汉学与国学的正本溯源,指出“国学”一词最初来自于日本江户时代,指称日本学。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学者引进“国学”一词,指称中国学。这一研究领域在海外又称“汉学”研究,与清代学术中对应于宋学,主要以传统文献、训诂为研究对象的汉学在内涵与外延均有不同。稲畑教授指出,近代西方汉学大家的研究对象包括了道教、民间习俗、白话小说、物质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切领域,而中国学者的国学研究则少有涉及。他并以近代中国国学大师傅增湘、荷兰汉学家高罗佩与日本篆刻家松丸东鱼的交往与学术成就为例,指出早期汉学研究中的跨国界与跨领域交流,并着重以高罗佩的研究对象与治学方法为例,提出汉学研究应当广泛涉猎,综合考察。最后,稲畑教授提出跨领域、跨国与国际合作三个目标,强调现代中国古典学研究应该超越不同领域与国界的限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来推动中国古典学的新发展。

廖可斌教授随即对稲畑耕一郎教授的讲座内容进行了扼要的概括与阐发。在学术互动环节中,针对文学院师生提出的宋代灭亡原因、域外汉籍研究、中日学术交流与日本楚辞学研究现状等问题,稲畑教授与廖可斌教授作出了精彩的解答。

最后,刘再华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指出其对当代学术研究的启示:应当以中国古典学来取代国学,研究者应当深入了解汉学的学术内涵,拓宽视野,加强交流。稲畑教授娴熟的汉语和深入浅出、翔实精彩的讲座,廖可斌教授与刘再华教授的精彩点评与总结,赢得了全体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

翟新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