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元磊 韦法云
(淮北师范大学 财务处,安徽 淮北235000)
[摘要] 顶层设计已经围绕“松绑”对现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进行了大幅改革,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如何控制宽松预期下可能发生的风险,以及防范前期累积矛盾的集中爆发成为影响新规落地的关键。以信息系统为管理平台,发挥管理会计全程控制、主动参与的特点,将其与科研经费管理体系进行整合,分别从人力资源、成本补偿以及内部控制等三方面风险提出有效的管控方略。
[关键词] 宽松预期;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会计;风险管控
科研经费管理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治理的短板,亟需进行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改革。针对“双创”政策环境下对科研管理的更高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7月31日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给予科研人员更多的自主权,公布了一系列“松绑+激励”的政策措施。科研人员奔走相告束缚得解,对未来的经费使用产生了一种宽松的预期,反而会放松原来紧绷的政策之弦,增加了科研经费风险管控的难度。事实上,当前科研经费管理面临的种种问题,究竟是原有政策太紧,抑或是个人功利欲望所致,目前尚无定论,因为从近几年来科研经费腐败案例中可以发现,即使是在现行严格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下,仍然有人不断在打科研经费的主意。自第一版《高等教育法》颁布以来,其所规定的办学自主权长期存在“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怪象,如今科研经费管理自主权得以下放,是否会曝出新的问题仍未可知。因此,如何落实《意见》成为下一步亟待解决的首要任务。
落实政策的根本在于对科研经费风险的有效防范。风险一般意义上分为制度风险和人为风险两个层面,随着《意见》出台,制度风险将会大幅降低,高校的科研管理政策将会有章可循,然而对科研人员行为的控制却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钟灿涛(2011)在探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深层原因时指出,除了政策与制度脱节以及高校现有管理模式落后之外,科研人员的经费管理意识和能力较差也是一项重要原因;刘永林和李燕(2013)认为科研人员廉洁意识不高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廉政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并提出通过“零容忍”来加强惩处力度;张川等(2015)通过实证也证明,现行严厉的刚性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科研人员的经费挤占和挪用行为,反而可以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效力;但王丽华(2015)认为防范高校科研经费腐败风险,通过合乎逻辑的制度设计实现对项目负责人经费使用决策的“导、引、牵”,比通过严密的制度设计实现“防、堵、控”更为重要。由此可见,理论研究在制度设计严与不严之间摇摆,但最终目的都是针对人员风险的控制。《意见》在实践层面选择了相对宽松的方向,那么能否实现对科研人员的有效控制成为政策成败之关键。
萨拉蒙(2008)认为,公共行动的失败不是源于政府管理人员的无能或渎职,更多是由于要求他们使用的工具和行动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科研经费管理绩效的提高不是简单地要求更好地管理,而是要关注政策实施的“工具”以及高校介入管理的“技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科技大会上指出,要着力解决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资源的问题。《意见》对该要求的响应只是体现在设计更为灵活的差旅会议费管理等具体细节方面,然而,将科研经费管理全口径嵌入到一个完整的控制架构内才应当是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终极目标。管理会计是对传统财务管理职能的一个扩展,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管理会计不仅是会计系统问题,更是管理控制系统问题,作为一个沟通平台和工具,能够涉及到科研经费管理的方方面面。但是目前高校在日常管理上对管理会计的应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太多系统的、可以借鉴的实践经验。本研究将从管理会计视角出发,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与管理会计进行有机整合,提高科研资源的配置效率,防范潜在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