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艺珉:从湖大到斯坦福大学!

时间:2023-07-05 19:43

湖大人的青春是什么模样?在湖大,有多少个正值青春的学子,就有多少种灿烂的青春模样。“青春派”人物专栏,今日和你一起了解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徐艺珉的故事。

本科四年获得各类校级奖学金,先后获评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参与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顺利结题……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徐艺珉,坚定志向,自律践行,即将前往斯坦福大学深造,决心勇攀环境保护的一座座高峰。

undefined

01「严于律己:抱朴守拙以致远」

徐艺珉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可以追溯到老家的一方小池塘。

由于临近水泥厂,老家周围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机器噪声喧嚣、空中粉尘飞扬是常有的事。她童年记忆里清澈的小池塘,几年后竟已干涸,昔日的鱼也不复影踪,只剩下遍布的塑料袋等垃圾。这一幕给徐艺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于从小见识到了环境污染的恶果,高考后她坚定地选择了环境工程作为第一志愿,为环境污染治理贡献力量。

进入大学,徐艺珉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高效学习、全面探索自己的热爱。

从“早八”到晚自习,她倾注大量时间于专业学习中。除了常规的上课专心听讲,每天定时完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她也经常认真钻研老师布置的练习题,理解知识背后运用的逻辑,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追问,真正吸收内化、形成长期的记忆。

徐艺珉喜欢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的掌控感,“我的习惯是事情越早做完越好”。她会提前完成耗时短而简单的任务,并将周期长、体量庞大的作业拆解成小目标,安排到每一天,主动避免拖延,担心临时出现纰漏最终影响进度。

这样清晰高效的时间管理让她得以同时胜任繁忙的学业和科研任务,游刃有余。

对于语言学习,徐艺珉也付出了长期的努力。除了专门花时间去积累词汇和语法,她在细枝末节处同样留心。在专业书籍中,许多名词后面会有括号注明英文,只要出现了她就会多看两眼,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专业英语的素养。

环境保护是全球共同关注、命运与共的议题,徐艺珉也走出国门,积极开阔自己的眼界。她于大三年级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了一学期的交流学习,努力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适应教学方式的差异,孜孜以求,最终取得所有课程全A的优异成绩。

本科课程更多集中于环境问题的后端治理,如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处理工程和固废污染处理工程等。日后,徐艺珉希望从源头着手,对全流程、多方位的环境管理展开研究,实现可持续发展。

02「投身科研:主动迎接挑战」

既然选择深耕环境事业,徐艺珉希望抓住每一个能提升自己专业能力的机会。大一下学期,师兄在年级群里发布了实验室项目招新的通知,考虑到是和专业有关的活动,且机会难得,她决定大胆尝试。

初进实验室,徐艺珉坦言自己曾经有一段时间处于什么都不懂的状态。由于大部分专业课安排在大三,实验室里涉及的很多知识几乎都是她此前没有接触过的。听师兄师姐讲解时,她常常与同年级的小伙伴面面相觑,彼此的眼神中是相似的陌生与困惑。

然而,徐艺珉并没有轻言放弃。她从最基础的仪器使用和实验操作开始学习,掌握之后再了解简单的反应原理和研究目的。她埋头钻研专业书,也积极提问,常与师兄师姐们交流讨论。博学之,审问之,长此以往,徐艺珉逐渐积攒起丰富的实操经验,对理论知识也有了更深切的领悟。

而科研不仅意味着坐得住冷板凳,可能还需要闻得污泥臭。

“只要一进实验室就是污泥的臭味”,徐艺珉回忆道。因为项目主要研究污泥的厌氧消化过程,需要添加各种药物和试剂,而反应中微生物会产生刺鼻的臭气。这种味道伴随着项目进行的每一天。

无论是特殊的工作环境,抑或是繁重的课业压力,都没有让徐艺珉懈怠。她日复一日奔走在教学楼与实验室之间,通过两年的持之以恒,她参加的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微塑料与抗生素对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协同作用研究”最终成功结题。

徐艺珉在实验室工作。

怀着对环境工程专业的赤诚之心,徐艺珉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着科研之路,也许缓慢,却始终分外坚定地保持前进。在即将到来的研究生阶段,她计划投入更多精力于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研究方向,探究环境如何影响人类生活。

对她而言,走进科研,面前便是无限广阔、大有可为的新天地,她将充满信心地迎接往后的挑战与征途。徐艺珉希望,她能利用自己所学,为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来源:融媒体中心 学工部

采写&摄影:余路遥

*部分图片受访者供图

视觉设计:岳思源 陆依晨

实习编辑:沈政岐

责编:唐思

审核:周丹

图说湖大
  • 【组图】银杏飘洒湖大,落成金色童话
  • 【组图】你好,东方红广场!
  • 【组图】2023级新生军训成果汇报暨总结表彰大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