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大人的青春是什么模样?在湖大,有多少个正值青春的学子,就有多少种灿烂的青春模样。“青春派”人物专栏,今日和你一起了解化学化工学院2019级本科生袁知秋的故事。
核心课程成绩全部90+
加权成绩排名专业第一
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一篇
拥有发明专利一项
……
来自化学化工学院理科试验班的
2019级本科生袁知秋
快乐学习,快乐科研
保研至北京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

01「一如既往,全力以赴」

上课时把学的课程内容都消化好
完成课程作业时再温习一遍
剩下的学习时间都可以用来做竞赛和科研
放松时,跑步、追剧、探探有意思的店
从大一开始,袁知秋对学习和生活
就有属于自己的节奏感
“学习是一如既往的习惯。”
大一下学期学习python时
袁知秋找到了自己对编程的兴趣
带着对人工智能的好奇
认真考虑个人未来发展后
在专业分流时
她走进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直接攻读该专业大二课程
并不是一件轻松事
但大一养成的学习习惯
让袁知秋稳扎稳打
继续保持着专业第一的成绩

大二寒假
袁知秋开始规划着参加学科竞赛
与专业导师沟通后
她开启了与学科竞赛相伴的征途
“学科竞赛涉及的知识和技术更复杂,
与之前学的内容大相径庭。”
面对困难,袁知秋并没有放弃
“从零学起”的袁知秋
经常在实验室待到晚上11点
给自己“补课”
回忆起这段经历,她说
“我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搜索能力
得到很大锻炼。”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袁知秋和团队先后在开发类竞赛中
拿下了3次全国二等奖
02「抓住机会,奔赴热爱」

“重复的学科竞赛,
给我带来的成长有些‘同质化’。”
除了竞赛
还有什么能让自己进一步成长?
袁知秋敏锐地审视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状态
开始考虑将努力的方向
向科研这个广阔天地倾斜
大二暑假
了解到信科院李友焕老师课题组
招收本科生做科研
袁知秋意识到这是“成长转型”的好机会
最终,她以面试第一的成绩加入了课题组
正式挺进科研之门

大三上学期
袁知秋接手了第一个科研项目
为了提高效率
她为自己制定每周科研计划
督促自己每周积极推进
在老师的指导下
思考和论证实验idea
设计和开展实验、分析实验结果
再不断调整idea、迭代最初的灵感
袁知秋最终独立撰写并发表了论文

看到袁知秋的科研潜力后
李友焕给她提供了
一个与北大老师合作的科研课题
并开始“放手”
引导她发挥在科研中的自主作用
大三下学期
袁知秋一心扑在这来之不易的
第二个科研课题上
没有了老师手把手地教
她学会自己思考每一步需要做什么
也在摸爬滚打中收获了丰富的成长
“课题进度多次超出我的预期。”
课题组老师这样评价。
“这一次科研经历,
我在北大的老师那里证明了自己。”
袁知秋成功推免至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
并前往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
参加了暑期开发

科研竞赛也并非袁知秋的大学全部
学习之外
她是班级团支书、迎新负责人
朋辈招生宣传组江西省组长
她爱好绘画、运动
国画山水八级、学院排球队队员
在每一个热爱的领域
她都努力地闪闪发光

“感谢老师提供的科研竞赛机会
和对我全方位能力的培养。
也感谢每一次
抓住机会全力以赴的自己。”
对于未来,她说,
“会继续保持理性的俯瞰和不懈的努力,
我相信自己可以走更远。”
来源:融媒体中心记者团
采写:刘旭
摄影:姚睿
视觉设计:陆依晨 岳思源
实习编辑:辛伟兴
责编:文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