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霏霏,来自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李震声老师协助3位医务人员穿着防护服,赶往红码人员家中进行核酸采样。从红叶楼、稻香村、枫林村到牛头岭等13个小区,他们穿行校园周边的大部分居民楼,逐层逐户地给30余户师生上门采样。
室外温度低,呼出热气很快就使面罩蒙上水雾,雨水从防护罩的缝隙中渗入,打湿了他们的衣领,他们却脚步不停。
谁也看不出来,队伍中步伐矫健的志愿者李震声,已经55岁了,还是位植入了5根心脏支架的心血管病患者。
李震声在2020年底和2021年做了两次心脏支架手术,总共装上了5根心脏支架,需要每天服药。尽管他在年初关节韧带拉伤还没完全恢复,但一看到教工突击队招募的通知,他就立刻报了名。被问到是否有身体顾虑时,他笑着回答:“我的身体我心里有数,现在正是抗击疫情的关键阶段,我就做点普通的、力所能及的事。”

李震声和医务人员一起。
作为突击队员,李震声需要协助医务人员,对采样的每一个师生,进行信息核对、拆封采样器、采样、留样、封存。“这些活并不难,只是爬楼有点累。” 李震声说,有时爬到5楼,有时爬到7楼,尽管带着护膝,但是几个小时下来,还是有点吃不消。“有时候楼层太高,我们就在楼梯口歇一两分钟,然后继续往上爬。”
在上门采样的过程中,穿着防护服,李震声也曾从自己家的楼栋经过,他说:“疫情形势这么严峻,这时候真有一种过家门而不入的感觉。”
自从他报名成为一名突击队员,在凌晨1点40分接到了学院的电话后,组织学生扫码检测、维持现场秩序、上门采样,这些环节到处都有他的身影。他总是轻松地说:“忙起来都能忘记病痛。我就做点普通的事情,不算什么。”

李震声在核酸检测现场。
考虑到身体情况,学院安排李震声休息调整,但他却闲不下来,看到学校正在招募突击队员,他又马上报了名,“我不觉得自己年龄大,身体没问题的,随时响应学校号召。”
来源:融媒体中心
实习记者:易旭凤
*受访者供图
实习编辑:沈政岐
责任编辑: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