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医护人员必须在1小时之内赶到校医院!”
闻令而动 不分昼夜
每天要身着白色防护服超过12个小时
每天接到协调电话上百个
每天重复核酸采样动作上千次
心手相牵 不分男女
她们可以连轴转48小时不停歇
隔着防护服我们根本不知道她们到底是谁
她们就是校医院的医护工作者
我们亲切地称她们“大白”
因为“大白”代表着坚毅、勇敢、温暖、安心



“集中采样”现场。
“请允许我睡一会,电话休息一下,为晚班做准备!”
疫情就是命令,闻令而动,紧急时刻,校医院立即成立党员防疫突击队,一天的时间,45名党员主动加入,突击队火速成立。
他们冲锋在数据处理、人员筛查工作一线,冲锋在集中安置场所一线,冲锋在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一线。巨大的责任感让他们忙到顾不上吃饭、睡觉,身兼数职连轴转,连睡觉的时间都倍感珍贵。公卫科主任郑庭湖甚至在网上打了睡前“小报告”:“请允许我睡一会,电话休息一下,为晚班做准备!”

吴俊出发去转运。
吴俊是校医院医技科主任,也是第一支部(医生支部)书记,他知道转运工作程序多、要求高、有风险,便主动提出由有专业技术背景的第一支部率先承担转运工作。“我们是医生,扶危济困本来就是我们的职责。”
这几天,只是负责转运工作,吴俊和队员们就连轴转了48小时,经常是早上6点回到医院,7点又继续出发转运,中饭和晚饭只能快速扒两口。吴俊作为大家的主心骨,给队员们鼓劲儿:“党员应该冲锋在前,由我们给学校师生的平安筑牢第一层防线。”

校医院值班室里,公卫科的医生们正在录入核酸检测数据。

护理部主任龙小云抓紧时间蹲下来“小憩”。
为了减少更换衣服的次数连续几个小时不喝水,为了上门检测反复爬了不知道多少次楼梯,为了录入实时更新的信息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整天,他们无所畏惧、毫无怨言,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你工作的样子真美!
当防护服、口罩、面屏穿戴好的那一刻起,他们都化身成“大白”奔赴一线。暂时告别身后的小家,共同去守护师生的生命健康。


学生眼中的“大白”,你工作的样子真美!
在天马园区的核酸检测现场,护士鄢婷利用中场休息的几分钟,和家中的女儿打视频电话。当女儿看到“大白”版的妈妈时,直夸妈妈“真美”,这让原本已经疲惫的鄢婷立马来了精神,还给女儿展示一下自己的工作台。“女儿的支持,是我最好的充电站,我想她也为我骄傲。”妈妈在工作岗位上的坚守与奉献,一定为女儿树立了一个最好的榜样。
护士杨停云,是一名00后,也是家人捧在掌心里的乖乖女。3月28日晚,当得知她凌晨12点多还在工作岗位上,家人心疼地问她,防护服又重又不透气,穿那么长时间,你不累吗?杨停云则开心地回答:“我尽我的职责,我不怕累,我很兴奋哈哈哈!”

1米68高挑的杨停云就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3月26日,综合病房护士长肖帆和丈夫先后接到了防控指令,到达学校之后,她既要留在校医院门急诊充当“多面手”,还要随时被抽调上门去做核酸检测,从早上7点忙到凌晨2点,她才可以稍微松懈下来,想想家中的两个孩子,她甚至不敢打视频,因为尚在哺乳期的二宝一看见视频里的妈妈就会大哭不止。

“我们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尽早和家人团聚”,肖帆说。不止是见不到孩子,就连和相隔100米远、在校办公楼里不停更新核酸数据的丈夫也只能“异地恋”,她笑着说:“我们工作上的交接比加油打气更多一些,但我知道我们都在很努力地加油!”

哪里有防控需要,哪里就有“舍小家、为大家”的真情奉献。他们跟家里说得最多的是一句“别担心”,家人对他们说得最多的是一句“放心吧”,互相支持、携手并进,才能成就共克时艰的信心。
除了嗓子哑了一点,什么活都能扛住!
黑夜静悄悄,凌晨2点的校医院依然灯火通明,闪烁着蓝色信号灯的转运车穿梭在校园大道。核酸检测、信息录入、人员转运……大家手上的工作丝毫没有停下来。

凌晨2点的校医院。
这是大家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抗击疫情,护士黎屿和校医院其他医务人员一同承担了上门采样工作,尽管存在高职业暴露风险,没有一个人退缩。
他们进入天马园区共计23栋学生公寓,从1楼到7楼逐门逐户查看,不知爬了多少级楼梯,走了多少步,对采样的每一个学生,黎屿都要进行手消毒、信息核对、拆封采样器、采样、留样、封存,同时不厌其烦地安抚大家:“别紧张,积极配合我们就好了。”

披星戴月回来的“大白”们。

同事们在互相扶持,互相勉励。
为了节约物资、节省时间,大家往往一套防护服穿到底、干到底,中途尽量不喝水、避免去卫生间,采样速度提上来了、采样进度赶出来了,但回到医院,脱下防护服,他们嘴唇都干裂了,嗓子也哑得说不出话来。每次工作长达十几个小时,黎屿却说:“身体好像已经自己调动了储备技能,除了嗓子哑了一点,什么活都能扛住。”

校医院院长彭欣辉凌晨开完协调会回办公室,部署第二天的工作。

凌晨1点接到临时紧急任务,校医院党总支书记张坤带头搬运物资。

校医院副院长陈霞困得睁不开眼睛还在电话协调。
小姑娘们累到哭,却说,“我们还可以坚持!”
共克时艰的“艰”显然比想象中更难,但是协同协战的斗志在此刻更加凸显。这天的凌晨,校医院又接到了临时任务,需要运送试剂,大家又舍弃了休息,党总支书记、院长带头加入搬运工作,一直在随手记录同事们工作的曾亚飞老师数度湿润了眼眶:“大家义无反顾地冲到最前线,这样的斗志,让我觉得没有什么难关是过不去的。”说完,她又立马投入了协调工作。
“我们的医护,很多都是小姑娘,累到哭着跟我说,她们还可以坚持!”校医院副院长毛旭云说。
黑黑的夜里,大白们彷佛是一道光,照亮了很多的地方,也安定了很多人的心。等到疫情结束,我们一起去岳麓山上唱歌吧!

每一个火速集结的“大白”
每一个早出晚归的“大白”
每一个披星戴月的“大白”
每一个心手相牵的“大白”
今天我们向你表白!
感谢你们闻令而动 负重前行
感谢你们挺身而出 日夜坚守
有你们在,大家心安!
致敬,“大白”!
来源:宣传部 校医院
通讯员:曾亚飞
记者:余楚倩 易旭凤
图片:校医院供图 陈佳祺
责任编辑:余楚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