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法学院 >> 本科生培养 >> 教学成果 >> 正文
您的位置: 法学院 >> 本科生培养 >> 教学成果 >> 正文

金课建设|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知识产权法》

时间:2021-10-23 浏览量:次

湖南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知识产权法


课程简介

课程团队

《知识产权法》是法学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授课团队由湖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喻玲教授、罗静副教授、黎楚文助理教授和汪叶助理教授等组成,教学设计指导组由屈茂辉教授、刘定华教授、陈锦红副教授等组成。教学团队与思政课教师协同合作,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同时结合知识产权法课程特点和新文科建设的需要,组建跨学科专家和实务专家团队,参与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产权法》课程践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导”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旨在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重目标,培养“德法兼修”有责任担当的新时代卓越法治人才。



所获荣誉

湖南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19)、首批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2020)。



课程内容

总体设计

1.总体设计

围绕课程育人目标,提炼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突出专业精神和法律职业伦理;融入人生态度、科学精神、社会责任、家国情怀等价值观;激发学生的专业自豪感、行业领域的发展信心、法治中国的使命感,形成专业报效国家的奋斗理想。

2.课程思政开展情况

(1)教学目标升级:寓价值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启迪学生辨析正义之本质,探索公共之福祉,反思自身之价值,立足学科与专业领域,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使命担当的新时代法治人才。

(2)教学内容优化:提炼思政元素和思政资源,结合知识点深入挖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等重要论述和面向2035年的强国知识产权战略中对课程教学的支撑内容,重构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领域教学内容。

以人工智能、区块链、“卡脖子”技术和生物医药专利等问题为切入点,探讨法律与技术的互动,解析知识产权对创新激励的作用,明晰知识产权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地位,对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意义;从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角度探讨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结合生物剽窃的规制和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与保护,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与担当。

(3)教学模式变革:线上线下课程资源平台结合,课前课中课后贯穿,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实现全程育人,润物细无声。



3.课程思政资源建设

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等重要论述为基本遵循,围绕知识体系构建系统完善的课程思政案例库、课程思政资源包和教学课件。


课程评价与成效

课程连续九年学生评教优秀,专家和督导评价优秀,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专业自豪感提升,不少学生选择以此为专业方向在国内外名校继续升学深造。

课程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竞赛中获奖成果显著,先后获得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湖南大学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

课程思政改革经验在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湘潭大学、湖南省第一师范、长沙师范学院等众多高校作示范和推广,并通过湖南省法学教育研究会的平台,持续发挥带动作用。


课程特色

1.教学理念

践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导”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以“价值引导”之道、“以学生为中心”之术、“融合创新”之器实现课程思政建设。

2.教学内容创新

面向学生需求、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科发展需求, 重构教学内容,以“有趣、有思、有为”提升时代性、高阶性、创新性和价值引导性,以制度自信、专业自信,激发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实现全面发展。

3.育人团队协作

打造“三个协同”育人团队,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教师协同,师生教研协同、专业课与社会大思政课协同。


文稿 | 喻玲










湖南大学法学院版权所有©2019年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2号
邮编:410082 电话:0731-8882196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