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法学院 >> 科学研究 >> 学术动态 >> 正文
您的位置: 法学院 >> 科学研究 >> 学术动态 >> 正文

“埃及宪政困局及中国启示”讲座成功举行

时间:2014-06-08 浏览量:次

2014年6月5日晚上,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夏新华老师在法学院206以“埃及宪政困局及中国启示”为题举行讲座,湖大法学院院长助理蒋海松老师主持,湖大余凯老师、肖洪泳老师、湘潭大学张小虎博士、湖南工大法学院副院长陈雄老师等联席点评。

2011年埃及爆发示威,穆巴拉克下台。但3年后埃及依然政局动荡、社会分裂。埃及宪政危局根源何在?未来走向如何?对中国改革具有哪些反思?夏新华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回应。讲座围绕“从变局到困局的埃及政治局势”、“军方主导修宪引发宪政危机”、“穆尔西修宪扩权加剧宪政危机”、“曼苏尔过渡政府修宪”和“埃及宪政危机的启示”五个部分展开,系统的介绍了埃及宪政危机的来龙去脉以及中国对其的反思。

夏老师认为,从2011年到2014年,埃及的三年变局可谓是天地大轮回。在新媒体的推波助澜下,颜色革命席卷北非中东,埃及也未能幸免。三年里,穆巴拉克和穆尔西两位总统的巧合命运,军方地位的大轮回以及埃及青年角色“两头倒”的大逆转,使得埃及由变局转为危局,又转为最终的困局。埃及局势实际是以军方为代表的世俗派和以穆兄会为代表的宗教派的对峙和斗争的表现。双方的修宪扩权都引发了宪政危机。军方发布的《宪法宣言》有一定进步,但这种自我赋权以及工具性修宪成为日后埃及宪政的潜在危机。而穆尔西的修宪扩权加剧了宪政危机,其颁布的宪法声明全面扩权,且充斥着浓厚的伊斯兰色彩。曼苏尔过渡政府的修宪行动试图最大限度地弥补法律工具主义的弊端,同时淡化宗教色彩和强化军方地位。这一次的新宪法是适合埃及人民的宪法,但仍然具有“工具性”的一面。对最近的军事强人塞西当选,他也预测道,塞西能否坚持既定的任期制存在很大变数,也不排除塞西能够坚持民主,甚至存在成为民主之父的可能性。两种可能性都有。

最后,夏老师总结了埃及宪政危机的中国启示。他认为工具性的修宪催生了埃及乱局。短短三年,就先后中止了两部宪法,废弃了两次宪法声明,俨然是工具主义的宪法价值观,这十分类同于近代中国的立宪困局。其二,从埃及局势来看,西方民主并不绝对就具有“普适性”。其三,威权政治形式违法,但却有某种实质合理性,它能保障社会的稳定。从塞西当选总统这一过程中,低投票率、逃票以及青年人急剧下降的政治热情等问题,公投政治并非良方的观点。最后,夏老师认为任何党政革命和政治制度终究是外在形式,民生、经济才是内在实质,因此经济民生才是宪政的终极追求。

主讲结束后进行了激烈的评论。陈雄老师对夏新华老师的宪政终极目标提出了疑问,他认为人权、自由才是宪政的终极追求。余凯老师则从政治学角度进行了解读,为民主化过程虽然可能引发动荡和危险,但这种“学游泳式”的训练却是民主的必由之路。张小虎博士补充到,塞西投票的过低率使得其缺乏民意基础,穆兄会潜伏在地下随时可能出来斗争,他还幽默地借用网络潮语说到“转型不易,宪政更难,且行且珍惜”。肖洪泳老师回顾了自己求学期间跟随夏老师研习法史的经历,并以“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为由提出商榷,认为埃及工具性的立宪是因为背后缺失民主,民主作为追求永远具有普适性,同时也不能因公投政治在未民主化的国家缺少力度就予以否定。蒋海松老师深为赞同夏老师从工具化角度分析埃及和中国宪政困局,但他也对自己的老师提出商榷。蒋老师认为,埃及表面上是引入民主引发动乱,但这并非民主之过,而是埃及之前长期威权政治累积的弊端爆发而已,其过并不在民主,不能因此对民主污名化。威权政治虽然表面上能维护社会稳定,但会带来长远的停滞与僵化,并不足取;他也不赞成将民生经济作为民主的终极价值,民主未必与经济成正比,否则这也是民主工具论,反之某些独裁可能在短期内会促进经济,而自由、尊严是比经济更重要的价值追求。评论之后,听众就青年政治态度、埃及司法设置等提出了一些问题,也对一些评论人的意见进行商榷,气氛十分炙热。

夏老师就相关问题作了回应。面对学生辈的商榷评论,夏老师谦虚说到,今晚体会到久违的学术争鸣的喜悦。他甚至赞誉到,师大、湖大、中南三校法学院之间,他自己感觉学术氛围以湖大最好。作为一个湘大和师大的老师,他反而在湖大这里找到了学术争鸣、学术家园的感觉。

此次讲座成功地举办,进一步活跃了湖大法学院的学术氛围,也给参与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夏宏波 李露霞 撰)

夏老师讲座.jpg

合照夏老师.jpg

蒋老师主持.jpg

现场照.jpg

肖洪泳评论.jpg

湖南大学法学院版权所有©2019年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2号
邮编:410082 电话:0731-8882196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