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法学院 >> 学术成果 >> 正文
您的位置: 法学院 >> 学术成果 >> 正文

蒋海松老师参加《法与名》等“中国传统法哲学基本范畴研究丛书”新书发布会

时间:2023-12-03 浏览量:次


941DA


由西北政法大学和知识产权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传统法哲学基本范畴研究丛书”新书发布会于2023年11月26日在西安西北政法大学举行。湖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蒋海松应邀参会并介绍其所著的《法与名》一书的创作情况,此外他还在西安参加了“马克思主义法学与新时代法学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暨《马克思主义与法律学刊》第一届专题研讨会。


6F664

(“中国传统法哲学基本范畴研究丛书”已经出版书目)


由澳门大学於兴中、西北政法大学李其瑞两位教授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法哲学基本范畴研究丛书”,是国内外首批研究中国传统法哲学基本内涵的系列著述。丛书第一批著述已经出版,分别是《法与名》(蒋海松著)、《法与信》(史大晓著)、《法与礼》(丁玮著)、《法与气》(万彩红、董青梅著);《法与刑》(陆娓著)。本丛书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并且被选送参加德国法兰克福书展。目前本丛书正在积极联系学术外译,力争翻译成英语在国外出版。


42291


丛书以严谨、专业、原创的学术研究为原则,以爬梳剔抉大量可靠史料和文献为基础,旨在全面深入地挖掘并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法”的基本概念体系,或者说有关支撑中国“法”概念的相关概念体系。力争让世界法学界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法学话语体系及其法律制度的特色,增强中国法学研究的世界影响力,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及中国法治发展模式,提供更深远的历史视角和更丰厚的文献基础。


8678F

(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范九利致辞)


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范九利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对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事业意义重大。新时代怎么样表达、凝练、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使其在法治中国的实践中更为显现,并与国际学术界进行平等对话交流,这是我国法律界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为此,我们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国传统法哲学基本范畴研究丛书”是国内外首批研究中国传统法哲学基本内涵的系列著述,是有组织科研的“大手笔”。可以说,丛书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重新表达、凝练、总结中国传统法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重大尝试。

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科技与人文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於兴中教授介绍,“中国传统法哲学基本范畴研究丛书”实际上是一套概念史,弥补了法史研究中单纯的法律思想史和法律制度史之间存在的沟通隔阂。但同时它又不限于历史,研究的是法哲学的概念。


280C4


知识产权出版社副总编辑王润贵表示,丛书通过全面深入挖掘、整理、研究大量可靠文献史料,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法”的基本概念和这些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内涵,并运用这些概念勾勒出中国古代法学话语体系及其法律制度特色,把一个可圈可点的中华法律文化体系呈现给世人。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关于治国理政的优秀遗产,力求提炼出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法学话语体系,以便于我们汲取中华法律文化中的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智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文化基础。这对于我们坚定中华法律文化自信、对于国际法学界了解中华法律文化、增强中华法律文化的世界影响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E0C08


湖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蒋海松介绍其所著的《法与名》一书的创作情况。 他提出,“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重要范畴,更是中华传统法理学的核心范畴,对“名”的研究是破解中华法文化的“遗传密码”的有效路径。不但“名”之范畴具有丰富的政治法律意义,由“名”而延伸的名法、刑名、正名、名分、名位、名例、名教等都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名”思想是传统法典的枢纽与灵魂,也是古代中国法哲学的基因与底蕴所在。 他结合自己的创作历程也对丛书后续作品创作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湖南大学法学院版权所有©2019年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2号
邮编:410082 电话:0731-8882196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