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法学院 >> 学院新闻 >> 正文
您的位置: 法学院 >> 学院新闻 >> 正文

湖南大学“2017博士论坛”探讨时务学堂与近代法政教育革新

时间:2017-12-06 浏览量:次

12月4日晚7点,湖南大学“2017博士论坛”第30期(总第230期)在法学院模拟法庭举办。本次论坛由法学院蒋海松副教授主讲,法学院肖洪泳副教授担任主持人。论坛主讲的题目是“时务学堂与近代法政教育革新——兼追溯湖大法科前身。”

图片1.png

蒋老师开场向介绍湖南大学法学院“百年法学”说法与法学院大厅壁画所叙从时务学堂到湖大法科的演变史。他提出,时务学堂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是湖南近代最早的高等学堂,是我国近代法政教育的源头之一,更是湖大法学院的前身。今年时值时务学堂创办120周年纪念,梁启超等在其中推行的法政教育是我们最重要的历史瑰宝。蒋老师播放了时务学堂的视频,以让同学们更好理解这段历史。

蒋老师通过三个方面正式进入讲座主题。首先是时务学堂的历史沿革,蒋老师介绍道“时务学堂原是由守旧乡绅王先谦申报批办,但时任湖南巡抚的陈宝箴希望借机培养新式人才,既委派黄遵宪,熊希龄负责学堂筹办事宜。熊希龄任校长,管理行政事务。并聘梁启超为中文总教习,李维格为西文总教习,谭嗣同等为教习。时务学堂只招考过三次,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第一批学生,又称“天下第一班”。学堂学生中包括了护国元勋蔡锷,民国教育总长范源濂,著名文史学家杨树达,黄埔军校代校长方鼎英,中国首位物理学博士李复几等历史名人。一时间,时务学堂汇集了近代中国一大批时代英才,并以《湘报》为发声机关,传授进步思想,开设经世致用的法律,政治课程,培养新式人才。使湖南成为中国当时思想最活跃最富朝气的省份。但好景不长,在守旧势力的围剿下,时务学堂仅存一年就被取缔了,之后历经碾转,合并最后定名为湖南大学。

图片2.png

在谈到时务学堂法政教育宗旨时,蒋老师说道,其一开就就不是单纯教授知识的学堂,而更像是及负政治使命感的变法策源地。时务学堂的教育宗旨是“重政学,开民智”。通过教授经世致用的政治、法律与自然科学,开启民智,实现“强国、保种、攘夷”的目的。

蒋老师重点介绍了时务学堂政法教学的具体内容与教学精髓。蒋老师介绍道,时务学堂已初步具备了较为系统的法学课程,开设了“公法学”专门课程,教学及阅读内容已初步涵盖了今日所谓国际法、比较法、宪法、刑法、民商法等法律门类。学堂课程表已有《法国律例》《英律全书》“日本国刑律志”等安排,选用《万国公法》《公法会通》《佐治刍言》等最新潮的西方法政著作作为教学用书。批判专制法统、倡导民权自由是其教育灵魂所在,尤其是师生答问中,广泛而犀利地探讨了民权自由、个人权利、限制皇权、君臣关系、西方议院等最新法政问题。在教学方法上,梁启超等利用中西比附参证,托古改制,借《孟子》《春秋》等中国传统经典著作发挥民权、民主思想,甚至用《战国策》等来参证国际法,使之明了维新变法的旨意。时务学堂的课程设置已经非常接近现代大学的课程设置,既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课,又有西方自然科学,法律、政治学的专业课。

蒋海松老师还声情并茂地讲述了时务学堂师生两次发动的改变国运的战争,即唐才常发起的自立军起义、蔡锷、梁启超联手推动的反袁护国战争,唐才常、谭嗣同等同生共死、启超与蔡锷等师生情深的故事催人泪下。从变法到革命,时务学堂与近代历史“所关者至巨。”

主持人肖洪泳老师进行简要小结,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动荡的时代中像梁启超先生一样能够称之为人才的人究竟需要哪些特点?”和“关于梁启超先生摇摆的自治思想”等问题。蒋海松老师也对肖洪泳老师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回应。本次论坛还吸引了中文系、湖南商学院及一些检察官同志参加,在提问环节他们结合自身所处角度发问,得到了蒋老师的积极回应。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图片3.png

湖南大学法学院版权所有©2019年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2号
邮编:410082 电话:0731-8882196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