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教务处微信公众号:hnu_jwc

岳麓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通识教育> 岳麓讲坛
曾艳兵谈卡夫卡与中国当代文化
作者: 时间:2017-11-21 14:47:17 点击次数:

10月29日晚,由湖南大学教处主办,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和湖南大学中国全民阅读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岳麓讲坛”在复临舍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的嘉宾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国际著名卡夫卡研究专家曾艳兵先生。他曾出版《卡夫卡研究》、 《卡夫卡与中国文化》、《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等专著20余部;并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等著名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
1.jpg
曾艳兵先生以自己与卡夫卡的最初 “情缘”开始了讲座。其次,他强调了卡夫卡的国际地位及其对世界文学的远大意义,从而引入其在文学、教育、艺术等领域对中国的影响。之后,他从读者阅读的直接感官、专业学者的研究传播和成为流行文化符号的卡夫卡这三个不同的层面阐释了卡夫卡对中国当代文化造成影响的原因。
3.jpg
曾先生首先介绍了卡夫卡短暂却传奇的一生,由此引出他“不正常”的文学作品,并阐述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卡夫卡及其创作在文学领域对广大读者的直接影响。他引用高晓松在《鱼羊野史》中的一段话:“在我成长的年代里,如果一个男生连卡夫卡都没看过,是没办法追到女生的……文艺青年们聊天一定要聊到卡夫卡、米兰·昆德拉、村上春树。村上春树有一部长篇小说就叫《海边的卡夫卡》。可以说我们是在卡夫卡作品的伴随下成长的”,说明卡夫卡的出世在文学领域给中国读者带来的震撼。
提及专业学者对卡夫卡的研究和传播,曾艳兵先生举出了《英汉大词典》中“Kafka”、“ Kafkaesque”的例子。曾先生对卡夫卡做出了高度的评价;“一个作家以他自己的名字形成独特概念并写入字典,这是一个作家成名并产生巨大影响的标志。”他列举了纽伦堡-埃尔兰根大学召开的“卡夫卡与中国”学术研讨会并讲述我国对卡夫卡作品译介的发展历程,说明“卡夫卡在中国”。通过展示“走进高考作文的卡夫卡”及出现在电视、电影、戏剧、音乐等大众媒介中的卡夫卡形象,他向大家解释了“中国的卡夫卡”。
曾先生用“无处不在的卡夫卡现象”这一流行文化符号说明,当代中国接受卡夫卡的影响后,经过转换和变形,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卡夫卡式的文学或文化。卡夫卡与中国的关系,既让人感到兴奋着迷,又让人感到神秘困惑;而真正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探讨后,将会发现在这个交叉的世界里变幻无穷,处处是奇峰异境。
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卡夫卡在中国蜕变之后的特色是什么”“中国当代小说非理性现代意识的产生原因与卡夫卡的关系”“卡夫卡的荒诞特点与他人的不同”……曾艳兵先生对这些问题做出了详细解答。他特别指出,悖谬的卡夫卡表达不是完全的荒诞,是一种隐晦曲折的方式,这种犹疑与不确定性可以帮助打破固有思维,冲破局限。为帮助大家更好地走进和理解卡夫卡,他向大家推荐了《诉讼》、《卡夫卡的眼睛》等书。

  • Copyright © 2017-2021 湖南大学教务处

  •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1号

  • 邮政编码:410082

  • 电话(传真):0731-88822818

  • 电子邮箱:jwc@hnu.edu.cn

  • 网站技术支持:0731-88822836

  • 网站备案信息:湘ICP备00000002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