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教务处微信公众号:hnu_jwc

岳麓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通识教育> 岳麓讲坛
岳麓讲坛:方李莉谈艺术人类学
作者: 时间:2016-09-22 15:56:38 点击次数:

由教务处主办的本学期首期岳麓讲坛,于9月21日如期而至。来自全校各个院系的同学们汇聚逸夫楼报告厅,聆听特邀嘉宾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方李莉的讲座。

(图一)

师从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的方李莉老师,从事艺术人类学研究二十余年,著有《艺术人类学》、《中国陶瓷史》、《艺术人类学的本土视野》、《“文化自觉”与“非遗”保护》等诸多著作。本次岳麓讲坛,方李莉老师围绕艺术人类学的发展演变过程、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艺术人类学在中国的现实面向等主题和同学们进行深入交流。

艺术人类学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进入国内,在3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吸收和创新各学科门类的研究方法,已发展成为一门拥有丰富的研究对象以及开阔的学术视野的交叉性新学科,更是一门需要从艺术的角度出发、以社会文化知识为基础进行研究发现的科学。

(图二)

“艺术,是构建文化的最重要的因素。”方老师认为,艺术总是先于文化产生,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史即是它的艺术史。真正意义的艺术,不局限于剧院上的舞蹈、戏剧等表现形式,它应该是多样化的,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艺术化的生活是未来人类生活更高层次的走向。

方李莉老师通过一个互动提问“人类与动物有什么区别?”,进一步阐述人类生活的艺术。同学们各抒己见,方李莉老师则立足于“想象力”,“想象力是一切社会组织形成的核心,而各种社会组织的产生才推动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同时,她向同学们推荐了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罗伯特·莱顿的《艺术人类学理论》等学术理论著作,希望同学们进一步了解艺术和人类社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图三)

谈及当前中国艺术学领域西方化的状况,方老师提到“新文艺复兴”这一概念。她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的艺术文化资源,尤其是中国的“礼”“乐”传统,本身具备一定的艺术性。她举出故乡景德镇的传统制瓷业逐渐衰落到手工业复兴的实例,阐释传统文化将在现代化中重构的必然性,“我们的有些传统的物质文化遗产,比如传统的建筑,逐渐消亡,但是这不意味着文化的消逝。只要中国文化的种子还在,我们的艺术基因依然能够得以延续,文化将再次复兴。”她确信,文化是由动态的符号形成,会在各种冲击中重新找到平衡。

(图四)

作为费孝通先生的学生,方李莉老师向同学们分享了她求学于费先生的经历。念起恩师生前的肯定与勉励,她感慨道,“费孝通老师是我一生中遇到的贵人,对我走上学术研究道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图五)

提问环节,同学提出的关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问题,方李莉老师应答,“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开放式的国家,文化在与不同国家的交流中发展。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甚至文化全球化的情况之下,解决文化多样性和文化融合的第一要义是相互尊重、互相学习,并最终形成一个更广范围内适用的规则,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方李莉老师的精彩演讲,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

文/胡建国 言孟也

  • Copyright © 2017-2021 湖南大学教务处

  •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1号

  • 邮政编码:410082

  • 电话(传真):0731-88822818

  • 电子邮箱:jwc@hnu.edu.cn

  • 网站技术支持:0731-88822836

  • 网站备案信息:湘ICP备00000002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