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故事的意义
标题来源于王汎森教授的一句话“历史也是审美,是读取故事的意义”,融合了史学的实证基础、义理关怀和审美情趣。对此感到深沉而亲切,十分喜爱。沿着历史与史学的纽带,思接千载,神交故人,在有限的生命时空里,体味无限的文明历程,本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少时,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有赖家人的支持,读过许多通俗读物,如今内容大多忘却,但回想起来,对于开启心智、放飞想象,助益甚大。想象毕竟空虚,影响难以持久。中学时代接触到历史则不然,真人真事的实在性加强,未知其详的好奇感仍在,亦真亦幻之间,反而魅力倍增。借此模糊的爱好,高考第一志愿报考武汉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并最终在文史哲三个方向中选择历史学科,进而确定近现代史领域。彭敦文教授、左松涛副教授是学术上最早的引路人。后来保送到南开大学读研,师从张分田教授。张师治学重心在古代,但对我执着于近现代给予了很大的宽容和自由,让我得以从容阅读各种近现代史书籍。从本科到研究生所做的那些读书笔记,歪歪斜斜的字体和令人发笑的幼稚言论,敝帚自珍,很是怀念。再后来,考博到中山大学,师从桑兵教授,接受正统而严格的史学训练。如果说之前的各位老师是博我以文,为我打开读书的大门,桑师的指导则是约我以礼,为我立下治学的法度。凡此种种,都是深感幸运和值得感念的。
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晚清民国的学术、思想与文化,尤其是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近代中国遭遇强大的外力冲击,在欧美主导的世界体系面前招架无力,只能接受。在所谓“走向世界”的进程中,越来越习惯用西方近几百年形成的经验和眼光来衡量中国数千年积淀的文化传统。然而文化的物事,不同于实用的技术或物品,不能完全从实用的角度评定优劣乃至确定取舍。内化的超越当然是前进的阶梯,取代式的抛弃则往往会丢掉许多本不该遗忘的血脉精魂,于本国是数典忘祖的遗憾,于世界则是千人一面的缺陷,既是民族性的悲剧,也伤害了世界性本应具备的丰富与多元。以史事为基础,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探索文化传统的近代命运,以涵泳其间的文化个体理应具备的“温情与敬意”,平情审视其价值和意义,给予应有的尊重和适当的发扬,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努力的方向。在今天中国国力迅速增强,不必处处依据外人的游戏规则,传统文化得到更多关注,不假思索一言以蔽之曰封建糟粕的偏激浅见逐渐势弱的情况下,这样的工作应该更有可能,也更有必要。
岳麓书院久负盛名,千百年弦歌不辍,至今仍是历史和哲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尤其最近几年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社会影响,都有显著提高。如果能更有效借助学校的平台和支持,当会更上一层楼,扬名天下,遗泽后世。有幸入职,愿以个人微弱但持续的成长,见证并参与书院迅速而坚实的发展。
附教育、工作经历:
2005年9月至2009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9年9月至2012年6月,在南开大学专门史教研室学习,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2012年9月至2016年6月,在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学习,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任职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专职科研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