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构建“四位一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研究新形势、新特点、新规律,努力探索新阵地、新平台、新途径、新环境,构建“四位一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形成了打造网络主阵地与唱响网上主旋律相结合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
立足“新阵地”,增强网络文化育人的科学性。加大网络硬件建设。成立校园网络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党政齐抓共管校园网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搭建思政工作主题网站群。建立起以学校门户网为主体,以新闻网、千年弦歌网、湖南大学微生活等为代表的综合资讯门户,用权威声音占领网络阵地。开设大学生廉洁教育在线等多个主题教育网站,不断扩大网络文化育人的覆盖面和服务面。搭建师生网络互动平台。创建潇湘槐市BBS论坛、知湖等栏目,开设辅导员博客、微博和微信公众号200多个,构建起覆盖全校师生的校园资讯和活动微平台。
拓展“新平台”,提高网络文化育人的针对性。创新机制,构筑网络思政工作合力。坚持“教育对象在哪里、工作阵地就延伸到哪里”的思路,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党政干部参与网络思政工作,引导支持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进方法,提升网络思政工作实效性。坚持“将虚拟环境做实”、“将传统工作入网”、“将线下线上打通”的思路,积极推进主题教育、道德实践、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校园网络,推进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网络媒体。拓展载体,增强网络思政工作吸引力。成立湖南大学易班发展中心、易班学生工作站,成立学院一级学生工作站,营造全校网络文化育人环境,开发轻应用服务师生。举办学校网络文化节系列活动,积极发挥网络服务功能,鼓励师生传递网络正能量。
探索“新途径”,提升网络文化育人的思想性。坚持创新功能育人。积极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实施数字图书馆、虚拟校园、网络思政课等项目,开通网上课程中心,探索开发“查湖”、“知湖”、“新生宝典”、“湖南大学微生活”等网络文化产品,依托岳麓书院创办“手机书院”,积极探索思政工作移动模式。坚持优质内容育人。着力打造吸引力强、“黏着度”高、内容优质的网络思政工作载体,大力推进辅导员博客、微博、微信、易班互动社区建设,开通“湖大文库”学习资源分享平台、“灵动校园”宿舍楼栋信息平台,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持问题导向育人。主动了解和分析学生需求,实时掌握学生实际情况和相关诉求,结合网络特点和优势,把网络建设重点放在解决当前大学生学习、生活问题上来,使校园网络文化和产品切实惠及到每名同学,为每个人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
营造“新环境”,深化网络文化育人的实效性。健全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先后出台多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国家关于网站、域名、IP地址备案的有关规定和“校内用户信息交流”和“用户实名注册”两项措施。提高网络舆情监控和舆论引导能力。成立网络舆情工作室,构建校、院两级舆情监控机制,打造“全天候”在线网络舆情平台和网络评论员队伍。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积极开展师生网络文明教育和网络法制教育,倡导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寝室、走向操场,引导学生科学健康上网。
(学生工作部供稿,该信息于2017年04月27日被湖南省教育厅《教育快讯》采用,5月15日被教育部门户网站“一线采风”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