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日前,湖南大学2016—2017学年度“刘奇、王淑哲奖学金”颁奖仪式举行。设奖方代表、我校退休教职工刘丽明老师,金融与统计学院副书记刘周平老师,获奖学生王晨曦和苏雅倩及教育基金会、学生工作部等相关人员出席颁奖仪式。
▲
走进“刘奇、王淑哲奖学金”
“我父亲就是一个乐于助人,热爱教育事业的老人”
刘奇系我校离休教授、原湖南财经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统计学专家。1921年,刘奇生于河南武陟县,年少时家庭条件困苦,几经拼搏奋进,终于考进大学。然而,在考上大学的那一年,抗日战争随即爆发,河南老家沦陷。几经波折,刘老进入复旦大学习经济学。新中国成立后,因学习成绩突出,刘老获得了到中国人民大学进修的宝贵机会,并跟随苏联专家学习经济。曲折的求学经历让刘老收获了宝贵统计学知识和经济学理论,更是为未来实现自身抱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段艰难的求学历程更让刘老切身感受到寒门学子求学的艰辛与不易。
▲ 湖南大学财经校区水上教学楼
1964年,刘老来到湖南大学财院校区(原湖南财经学院)任统计学教师,敬服于何渊教授捐赠设奖的善举,深受触动,一颗希望改变贫困生的学习困境、帮扶优秀学生学习的关爱种子就这样种下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刘奇教授生前所获荣誉证书
刘老与学生关系一向很好。课上,讲课风趣,旁征博引,不仅担忧学生学习成绩,还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生活中更是敦敦教诲、时时关心学生吃穿住行问题、扮演着班上大大小小十几个学生的父亲角色。对待学生,刘老可谓是尽心尽责,事事上心;对待同行的青年教师,刘老更是表现出翩翩君子的宽和稳重的大家精神。当年,有一位青年才俊自哈尔滨毕业后到湖南财经学院当青年教师,尚在财院教书的刘老,与之结为君子之交。无论是教学方法的探讨、学生课堂学习的管理,还是生活上的交流,这位青年教师与刘老交谈甚欢,收获颇多。现如今,曾经的青年才俊已成长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博导,甚是感谢刘奇老师的培养与帮助。
人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刘老就是教师“园丁形象”最好的诠释,是一代标杆:几十年专注教学、几十年精心育人,就像是一只“春蚕”,日夜“吐丝”,为学子编织高飞远梦;更像一根“蜡烛”,尽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求学之路,呵护每位学生心灵的温度。
乐于助人,甘为“孺子牛”
“孺子牛”是刘奇教授的一大标签。刘老生活简朴,勤俭节约,生活中唯一一笔大的消费就是购买助听器。但对于那些贫困学生、山区小学等活动,刘老表现得像一个“财大气粗的富翁”。在“学雷锋”活动中,刘奇教授多次给家乡捐钱。2008年汶川地震时,学校发起爱心募捐活动,勤俭节约的刘奇教授竟捐出了1.5万元,这个数目是当时许多教师所不能及的。2009年,一直保持读书看报习惯的刘奇教授无意中在报纸上看到贫困山区的小朋友需要捐赠时,他毫不犹豫地捐赠大量书本和文具……而这些都仅仅只是刘丽明老师知道的一部分。
捐几次书本文具、一万五千元,这些简单的数据,在旁人眼中可能并不会觉得很多亦或是重要。但是对于一个普通的教师阶层,在工资普遍不高的岁月,刘老捐赠的每一分每一厘都是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来的,是在和柴米油盐等生活费“斤斤计较”中省下来的。
设奖助学,帮扶母校贫困学子是刘老的一直以来的心愿。2016年9月28日,刘老因病离世。生前一直没有实现的愿望,终于在刘老子女的促动下实现。设立“刘奇王淑哲”奖学金的事情除了家里人知道,身边的朋友、邻居并不知情。就是这样一个无私奉献,不求名利的老教授,在临终前还惦记着财院学子,希望落实设奖助学事项,真真切切帮助到学生。这一刻,刘老甘为“孺子牛”的形象是如此高大伟岸。
爱与公益,代代相传
刘老热爱教育、关心公益的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着子女。据刘丽明老师介绍,从小父亲对他们的要求是“遵纪守法,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思维模式;并时刻关注社会公益,热心教育事业,以身作则,传达着公益精神。“我父亲就是一个乐于助人,热爱教育事业的老人。” 刘丽明老师这样形容父亲。
▲ 刘奇教授全家福
在这样的一种优良的家庭环境影响下,刘老之子刘向阳常在美国的希望中文学校做义工。大儿子刘卫明更是希望在退休之后到中国偏远山区那些教育不发达的地方当一个小学教师,传承父亲意志、播散爱的力量。
教育事业作为刘老一生追求的事业和研究课题,刘老无疑是成功的。或许成功亦或是伟大是不能用来形容刘老的,捐资助学本身就是公益性、无偿性,刘老的纯捐行为应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刘丽明女士也表示为完成父亲遗愿,为贫困学子的大学梦加一把油、助一次力,希望受助学子不只在乎学习成绩,更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学会爱、传承爱,努力成长为国之栋梁,为母校、为祖国奉献青春力量!
文:伍旺、徐慧
图:学工部
编辑: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