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领域持续发力,强化立根铸魂、固本强基、科创赋能,以高水平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数学智慧和数学力量。
实施“铸魂”工程,以思想引领聚焦中心大局
五年来,数学学院党委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持续加强班子建设,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领功能。开展“铸魂”工程,班子成员带头学理论、讲理论,通过移动思政课堂、示范性党课(累计播放超90万次)、“两微一端”、移动微党课等信息化方式,集成全栈式融媒体矩阵,创新理论学习模式。教师党员模范典型不断涌现,彭豪获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湖南省五一巾帼奖章,熊雅获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多样化开展党建主题活动,全院师生“听党话、跟党走”。
学院积极探索以“三大平台”“三式学习”“三大效应”为特色的“三个三”支部建设模式,模式案例在高校思政网上发表,获全国高校样板党支部荣誉称号。疫情期间,学院大三本科生牵头254所高校、2000余名学生开展公益数学学习服务“壹桌计划”,获评国家志愿服务大赛铜奖、湖南省共青团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服务专项赛金奖,发起人刘逸涵获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
数学学院“三个三”支部建设模式不断运用推广。
本科生刘逸涵获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
实施“强基”工程,以人才培养打造聚集高地
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学院持续推进教研教改,坚持教学与科研互贯互通原则,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水平。开展“强基”工程,定期举办青年教师学术论坛、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课程教学经验分享会,鼓励青年教师以赛促教,从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等方面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传承学院重教尚学的优良传统。通过“传、帮、带、扶”等一系列措施做好教学培育工作,在教学岗位上涌现出一批教学能手,形成了教学标兵梯队和团队。学院鼓励青年教师挖掘数学课程思政元素,探索“数学+思政”模式,获批湖南省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彭豪老师、易学军、张文静、吴丹等老师参加国家级、省级教师教学竞赛及课改项目,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湖南省普通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三等奖”等优异成绩。公共数学系开展公益辅学“伐树计划”,通过“伐课堂”线下课程和“伐树”公众号,辅导两万余名学生,课程总浏览量达到10万人次,获批优秀学风建设项目。
彭豪老师参加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一等奖。
疫情期间学院老师义务录制140多个线上“伐课堂”教学视频。
学院两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都获批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提高拔尖人才培养质量,学院以“党建+科研竞赛”为抓手,开展“孕穗计划”,全面服务学生学业发展与科研竞赛。每年开各类科研论坛和学科竞赛沙龙活动80余场,多名毕业生前往法国十一大等数学类世界顶级院校深造。五年来,获得国家级数学竞赛、数学建模大赛在内国家级荣誉144人次,省级荣誉257人次。取得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数学类)一等奖、全国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代数与数论优胜奖等优异成绩。
本科生王淞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数学类)一等奖。
本科生郭育辰团队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二等奖。
实施“固本”工程,以科研创新激发动能活力
学院瞄准海外目标高校,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精准引才,前往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名校宣讲学校人才引进政策,并将正在海外知名高校学习或工作的优秀校友作为学院人才引进的重点目标人群,定期与他们保持联系和沟通。五年来,共引进16名毕业于世界一流名校的数学人才,新增2名国家级人才和4名省级人才。
五年来,数学学科ESI学科排名进入并保持前1%。学院精心谋划“大项目、大奖项、大平台”等学科建设重要指标的布局,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
五年来,湖南大学数学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未来学院将坚决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守正创新,锐意进取,为培养经世致用领军人才发挥“数智”力量!
来源:数学学院
责任编辑:李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