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工学院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积极推进“引育用”靶向发力,聚焦人才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升,不断提高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着力为学院“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坚持党管人才,强化系统设计
强化顶层设计,提升人才队伍政治素养。成立党委书记、院长任双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将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学院书记、院长定期与人才谈话,实现动态跟踪,引导人才关注国内发展大势,在人才引进中将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落到实处。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党员发展工作,人才教师党员发展不断线,高层次人才党员占比73%,入选首批“新时代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化学化工学院党员之家。
注重双线培养,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在教工党支部建设过程中,坚持“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的双线培养思路,做大人才党员蓄水池。依托双创平台,全面推行“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把教师党支部书记培养成“党建带头人”和“学术科研带头人”,其中宦双燕获第二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学院教工党支部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4项。
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持续抓好师德师风,铸就高尚道德情操。制定《关于加强全院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教职工在政治思想、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4个维度提出了具体的师德规范和要求。编写《师德养成读本》,修订出版的《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被河北省沧州市教育局使用。每学期将师德师风专题学习纳入到学院中心组学习、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之中,学院5人被评为学校师德标兵。
编写出版的师德师风相关读本。
坚持“引育用”结合,凝聚发展合力
以智“引才”,构建人才引进机制。建立院领导挂帅推进制度,组建人才引进工作小组,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以智引智”的引才方式,加快推进“专精尖”人才的引进工作。激发院内人才主人翁意识,发挥人才的学缘优势和“伯乐”作用,构建引智荐智有机循环。举办国际青年学者岳麓论坛,搭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将论坛打造成为海外青年学者了解学院文化的窗口。通过多媒体形式发布招聘信息,积极参与拓宽引才渠道,打破人才引进的空间限制。5年来引进教师57人。
湖南大学第八届国际青年学者岳麓论坛——化学化工分论坛。
精准“育才”,支撑人才全面发展。以人才项目为抓手,靶向定位,持续实施“领军学者支持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着力培育高层次领军人才。实施“青年教师成长计划”,设立“人才托举基金”“拔尖人才培养基金”,建立“一对一帮扶制”,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资源保障与政策支持。自2019年来,教师体量翻倍,培育高层次人才39人。
近五年人才引进和培养情况。
科学“用才”,推动人才职业发展。在用才工作中,充分发挥人才的特长和优势,为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支持,建立职业发展通道,鼓励人才参与校院两级决策和管理工作,为组织带来新动力、新活力。党支部书记中人才占80%,课程负责人中人才占50%,班主任中人才占100%。校院两级双肩挑干部40余人。
聚焦人才培养,提升人才教学水平
教学名师示范引领,强化人才使命驱动。通过教学研讨会、教学专题报告、示范公开课等形式,引领人才学习教学名师的师德修养、教育思想、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等,激发青年人才主动向名师学习、向名师看齐,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奋斗教学一线,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优良教风。开展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改革,将人才分布到4个系、11个教研室,充分发挥人才在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中的带动作用。
学院教学研讨会。
搭建多元展示平台,提升人才教学素养。聚焦国家和地方人才战略需求开展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改革,发挥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学历背景优势,主导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由高层次人才具体负责化学拔尖班建设,构建拔尖学生培养“湖南大学特色方案”。启动化学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着力选拔化学学科领域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进行专门培养。承担湖南大学理科试验班试点建设,聚焦学科交叉融合,探索构建基础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改革成果获2023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获奖成果:“强魄筑基高拓”三驱并进化学拔尖学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强化改革创新,激发人才新动能。推进教学团队改革,在“四大化学”课程中率先推行“1+2+1”的课程负责人制度,由1名资深教授做顾问、1名教学能手和1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担任理论课程负责人,1名青年骨干教师担任实验课程负责人,在传帮带的过程中,引导人才挑起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大梁”。5年来,国家级青年高层次人才作为负责人或主要团队成员获得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校级一流课程1门,获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作为主编或副主编出版教材4部、学习指导书1部,即将出版1部;承担与参与教指委教改课题1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研究课题1项、省级教改课题8项;发表教改论文9篇。
获奖成果:“战略驱动、平台支撑、高峰引领”-化学学科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出版教材。
强化有组织科研,提升人才科研能力
对标高质量发展,组建科研创新团队,助推人才成长。制定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推进学科开放和交叉融合机制,重点建设与学科发展要求相匹配的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具有较强凝聚力和竞争力的科研创新团队,助力人才成长。2个团队获省级优秀团队。
对标重大战略需求,开展项目攻关,实现人才科研能力提升。聚焦“从0到1”的原创导向,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共性基础技术,瞄准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明确主攻科研方向,整合科研资源,促进团队合作。5年来,学院作为牵头单位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个,实现了人才科研能力快速提升。
对标一流服务人才,建立联络机制,搭建青年人才成长平台。建立青年教师学术专项群、在岗博士后工作专项群,为青年教职工日常科研工作提供服务。定期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学术座谈会、学术沙龙、专题研讨和研究进展汇报等,引导人才积极分享研究成果和学术经验。不定期邀请学科领域的专家、学科顶级期刊主编、科研管理岗位资深专家来院讲学,深入指导人才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五年来,发表高水平论文500余篇。
学术研讨。
化学与生物医学高峰论坛。
发表高水平论文。
来源:化工院
实习编辑:文康怡
责任编辑:李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