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15版
我的位置在: 首页> 人才培养> 本科培养> 培养方案15版> 正文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与工程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信息与通信领域的数理基础,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良好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系统的工程实践技术,具备工程创新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学科基础知识与工程技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了解工程项目实施流程与多学科合作方式,具备项目管理能力;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了解智能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的国际发展前沿,具备国际视野与合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二、 基本规格要求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有如下基本素质与能力:

1、研究与分析方法: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搜索相关文献,定义与分析复杂智能信息系统工程问题;能够采用恰当的知识和方法对于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的结论。

2、 设计与实践能力:能够设计复杂智能信息系统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部件或过程,并能够适当考虑公共健康、安全、文化、社会以及环境等因素;能够针对复杂智能信息系统工程活动,研制、选择与运用适当的技术、资源和现代工程与信息技术工具,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3、 组织与管理素养:能够在具有多样性和多学科背景的团队中作为个体、成员或负责人有效地发挥作用;能够就复杂工程活动与同行以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包括理解和撰写报告,设计文档,做现场报告,理解或发出清晰的指令;掌握并理解工程与管理的原理知识,能够作为团队成员或负责人运用这些知识,在多学科环境中进行项目管理。

4、 社会与环境综合:能够基于与工程相关的环境或背景信息进行合理的思考,对于专业工程实践在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诸方面涉及的因素与应承担的责任进行评价;能够理解专业工程解决方案对于社会与环境的影响,能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并具有相关的知识。

5、 学习与合作交流: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计算机专业工程实践和智能信息系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智能信息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智能信息系统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智能信息系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培养特色

本专业在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属于计算机类专业,培养方案以计算机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为准则,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夯实计算机、网络与电子学科核心基础知识,注重智能信息系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素养,加强学科交叉与国际交流特色,重点突出嵌入式系统与SOC设计、模式识别与机器感知、智能控制与机器人、物联网与智能信息处理等专业方向。

四、学制、毕业基本要求及学位授予

1.本科基本学制4年,弹性学习年限3-6年,按照学分制度管理。

2.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毕业最低学分数为165学分,其中各类别课程及环节要求学分数如下表:

课程

类别

通识

必修

学门

核心

学类

核心

专业

核心

专业

选修

通识

选修

集中

实践

合计

学分数

24

24

29

18

32

8

30

165

3.学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课、选修课及有关环节,达到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数,并修完规定必修但不记学分的所有课程和环节,德、智、体合格,即可毕业。满足学位授予相关文件要求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布

(一)通识教育课程( 必修24++(6)学分+选修8学分)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部分。通识选修课程按《湖南大学通识选修(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方案》实施,通识必修课如下:

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GE0110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3)


GE0103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5+(1.5)


GE01100

形势与政策

0.5+(1.5)


GE011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GE011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

2


GE011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下)

2


GE01012
(-15)

大学英语

8


GE01107
(-13)

心理素质与生涯发展

1


GE01089 (-92)

体育

4


(二)学门核心课程(24学分)

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GE03025

高等数学A(1)

5



GE03025

高等数学A(2)

5



GE03003

线性代数A

3



GE0300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

3



GE03005

普通物理A(1)

3



GE03006

普通物理A(2)

3



GE03007

普通物理实验A(1)

1



GE03008

普通物理实验A(2)

1



(三)学类核心课程( 29学分)

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CS04022

高等程序设计

4



CS04001

离散数学

4



CS04002

数据结构

4



CS05054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4



CS04023

计算机系统

4



CS05052

算法分析与设计

4

全英文授课


CS04021

程序设计实验

2



CS04024

数字系统实验

1



CS04025

计算机系统原理实验

2



(四)专业核心课程( 18学分)

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CS04007

操作系统原理

4



CS05077

电路分析(含“电路实验”)

3



CS05014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

3



CS05078

计算机网络系统结构

4



CS05079

操作系统实验

2



CS05080

网络原理与系统实验

2



(五)专业选修课程(32学分)

(1)专业限选课(11学分)

本专业学生必须选修以下课程,以强化专业基础,总计11学分。

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CS06152

机器智能

4



CS06193

智能控制基础(含“系统控制实验”)

4



EI04016

微电子电路(含“微电子电路实验”)

3



(2)专业任选课(21学分)

专业任选课采用方向分组与跨组任选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先选定某个分组的所有4门课程,然后跨组(或跨专业)选修3门课程,共7门课程,总计21学分,以培养专业方向系统能力、拓展专业知识与技能,课程及分组如下:

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CS06153

计算机系统设计

3

嵌入式系统组


CS06154

嵌入式数据库系统

3


CS06155

实时计算系统设计

3


CS06156

嵌入式操作系统

3


CS05007

计算机系统结构

3

体系结构组


CS06157

SOC设计与实现

3


CS06158

微处理器设计(含“微处理器设计实验”)

3


CS06159

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

3


CS06160

组合最优化理论与算法

3

智能系统组

(本专业学生建议选修“组合最优化理论与算法”、“模式识别与机器视觉”与“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三门课程)


CS06161

数字图像处理

3


CS06162

模式识别与机器识别(英文授课)

3


CS06163

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

3


CS06164

物联网导论

3

物联网络组


CS06165

物联网通信技术

3


CS06166

RFID与传感器原理

3


CS06167

分布式计算系统

3


注:1)鼓励学生自主选修本专业或跨专业选修类课程,学分不少于应选学分的50%。

2)在读期间参加学科竞赛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等经学院认定(详见《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研究成果分类指导意见和技术创新成果指导意见》)可以申请替代选修2学分。

(六)集中实践环节(30学分)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GE01040

军训、军事与国防(含军事理论)

0


CS10018

入学教育与专业入门

0


GE09030

中文写作实训

1

一年级夏季学期

GE09028

英文写作实训

1

GE09001

程序设计

2

CS10019

电子系统设计

2

二年级夏季学期

CS10020

软件设计

2

CS10021(22)

专业综合设计

4

三年级夏季学期

(院定专业综合设计课题选1)

CS10023

毕业实习

2

第8学期

CS10033

机器人系统实验

2

特色实践课程

CS10026

毕业设计(含导师课程)

14

包含2个学分的导师课程。导师课程是“导师制”的具体任务,本课程须是以项目趋动、“CDIO”模式、讨论方式教学,每岗每届指导学生共3-6人。课程内容包含:本科生学业指导、一年级与二年级学生夏季学期设计课程监管、三年级学生夏季学期设计课程指导、四年级本科生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指导。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