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武堉干:大山里走出来的国际贸易史家

201012文史博览(理论) Culture And History Vision(Theory)Dec2010朱发建

8.jpg

[摘要]武堉干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国际贸易学家。他从湘西山中外出求学,于国立武昌商业专门学校毕业后,即从事国际贸易研究,先后出版了《中国国际贸易史》,《中国国际贸易概论》,《中国关税问题》等着作,成为现代中国对外贸易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先后在中央大学,湖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学院,北京对外京贸大学等高等院校任教,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对外贸易人才。

9.jpg

左一武堉干先生

武堉干(18981990),字佛航,湖南溆浦人,著名国际贸易学家,1898216日生于湘西山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武堉干4岁发蒙,8岁时进入本县南通书院读书。时值庚子国变之后,清政府为延缓覆亡的命运,被迫推行"新政",废除延续一千余年的科举制度,大力提倡新学,引入西方教育体制,设立新式的学校教授新学。1908年,他考入溆浦县立高等小学堂就读,开始接触到西学课程。1912年,转入位于常德的省立第二师范附小,由于以前在溆浦没有学过英语等课程,开始时对功课感到十分吃力,但他以"一刻值千金,分秒必爱惜"的精神发愤苦读,补习以前没有学习过的课程,不仅很快赶上了其他同学,而且在班上成绩名列前茅。1913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省城长沙的湖南高等师范附中。1917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武昌商业专门学校,当时在这里聚集了一批从西方留学归国的著名学者,在钱智修,杨端六等教授的影响下,他对经济学产生浓厚兴趣,经过几年的学习与刻苦钻研,他对一些问题有了自己的心得,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发表论文。19213月,《东方杂志》刊载了他的《国际版权同盟与中国》一文。他的大学毕业论文亦由著名经济学教授杨端六推荐公开发表。1922年,他的《联省自治与职业主义》发表于《太平洋》37号。在大学期问,他就在学术上开始崭露头角。

1921年大学毕业后,为谋生他前往上海,应聘为商务印书馆会计员。1924年转任商务印书馆主办的《东方杂志》编辑,他谦虚好学,得到叶圣陶,沈雁冰,郑振铎,王云五的热情指点,数年问,学问大有长进,编刊之余,埋头著述,先后在《东方杂志》,《太平洋》杂志,《新生命月刊》等刊物上发表了200多篇有关国际贸易和国际问题的文章,出版了《中国国际贸易史》,《中国国际贸易概论》,《中国关税问题》,《鸦片战争史》等专着,译着《人口问题》也正式出版。一时名声显扬,上海多所高校争相罗致,纷纷邀请他前往任教。于是,他又兼职在上海法学院,中央大学商学院讲授国际贸易学课程,在当时全国高校中,他是第一个开设国际贸易课程的中国教授。

1927年长沙"马日事变"后,国民党在湖南大肆搜捕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有不少湖南革命志士流亡上海,生活困难。武堉干在上海接济,保护了不少革命者,有的就隐藏在他家里,或者为他们介绍工作,借以维持生计,渡过难关。1928年,他辞去商务印书馆的职务,到上海中央大学商学院(后改名为国立上海商学院)任副教授,后兼任国际贸易系主任,教务主任。19338月,转任南京中央大学法学院经济系教授,并代理院长职务。

30年代后,日本帝国主义加速侵略,掠夺中国的步伐,武堉干对此极为担忧,先后以"武昌鱼""武干""孤航"等笔名,在《自力旬刊》,《新社会》等期刊上发表文章,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的本性,唤起国人的警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上海,南京相继失陷,由于他在经济学界的声誉与影响,日伪政府以高官厚禄为诱饵,逼迫他加入敌伪政府为其服务,但他坚拒不从,1941年率全家离开上海,辗转福州等地,返回湖南溆浦老家。在湖南期间,他先出任位于吉首的省立商专教授,兼工商管理系主任,教务主任。不久,又转任南岳湖南省立商专教授。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回到上海被聘为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导师,南京国民政府又聘他为运输设计委员会专门委员,并参与处理国际贸易事宜。不久,湖南大学自湘西回迁长沙后,为重建学校师资,校长胡庶华"强拉硬扯",重金礼聘他为湖南大学工商管理系主任,商学院院长,于是,他又回到家乡湖南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堉干再次调到上海,先后担任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学院(今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兼国际贸易系主任。

19528月,由周谷城,严北溟介绍,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1954年,他调任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贸易学会顾问,任教期间培养了大批经济贸易人才,其中不少人成为新中国的重要领导干部和学术带头人。"文化大革命"中,他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受到不公正待遇和批判,在承受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时,仍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十分关注。19821月,他以83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多年夙愿得以实现。1990225日在北京病逝,终年92岁。他一生兢兢业业,在高校从教6O余年,教书育人,为祖国建设培养了大批经济贸易人才;他勤奋钻研,著述丰富,是近代中国最早从事国际贸易研究的开拓者之一,被学术界誉为"国际贸易学权威""中国对外贸易史的著名专家",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多次获得国家、省、部各级部门表彰奖励。

10.jpg

11.jpg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挟其坚船利炮东来,中国国门被动打开,地大物博的中国成了西方列强争权夺利的战场,丰富的矿产资源及廉价的农牧业产品成为西方工厂的重要原材料供应地,外国商品如水银泄地般涌来,由此也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但近代中国国际贸易,由于是在西方列强武力侵逼之下,尤其是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而发展起来的,因而,表面上看起来是日益"繁荣",实际上是"畸形"发展。由此,引起国内有识之士的担忧,为抵抗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资源掠夺,不少爱国人士提出振兴民族经济,扩展对外贸易,与西方进行"商战"以救国的主张,武堉干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早在武昌商业专科学校读书时,武堉干就有志于研究中国商业贸易问题。1924年,他撰写的《中国商业状况述评》一文发表于《太平洋》杂志,引起国内学界的关注,许多学者都发表文章与其商榷,他又不断撰写文章予以回应。当时国内发生"五卅惨案",为抗议英、日等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暴行,全国人民掀起拒用英,日货运动,商界人士也高唱对英,日"经济绝交"论调,有感于国内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热潮,他决心较为系统地研究中国对外贸易问题,经过几年的辛勤探索,1927年他写出了《中国国际贸易史》专著,次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共六章,从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起源到近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分为启蒙期(汉初至隋末),进展期(唐初至明中叶),闭关期(明中叶至鸦片战争),近代期(鸦片战争以降)四个发表阶段,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作了勾玄提要式地叙述,并将每个时期的特点,对外贸易的主要国家与地区,中国国际贸易的主要交换商品,中国政府对外贸易的政策与制度等,都作了简明扼要地介绍,对自古以来中国对外交往及商品贸易进行了系统地描述,是中国最早关于中国国际贸易史研究的专著。

《中国国际贸易概论》实际上是《中国国际贸易史》一书的姊妹篇。在《中国国际贸易史》第五,六章中,主要论述了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兴起的历史背景与主要趋势,但于其中详细情形,因限于着作体例及篇幅,未能尽述,于是,在完成该书之后,他马上着手撰写《中国国际贸易概论》一书,1929年完成书稿,次年出版。全书共分十章,对近代以来(主要是18641927)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趋势,主要进出口货物,对外贸易主要国家与地区、对外贸易商埠分布情况、对外贸易的交通运输、国际汇兑与金银贸易、关税政策与制度、国际贸易差额及抵偿方式等问题,都进行了详细地介绍与研究,最后,还总结了中国对外贸易不振的原因,提出了振兴对外贸易的策略。全书主要依据中国海关《关册》及各种统计资料,同时参考了许多国外学者的著作,对近60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情况作了全面的研究与描述,资料十分丰富,论断精准,很有说服力;特别是作者花费大量心血精心编制的60余幅统计图表,直观地描述出中国对外贸易各方面的具体情形及发展趋势,对读者了解近代中国国际贸易的概况,及研究者把握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本书出版后又多次再版印行,1930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1932年再版印行;20世纪7090年代,台北文海出版社"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上海书店"民国丛书",又相继据商务印书馆原刊本影印发行。《中国国际贸易史》,《中国国际贸易概论》两本专著的出版,奠定了武堉干作为中国国际贸易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与学术权威的地位,此后,他又不断对中国国际贸易领域的一些专门问题进行细密的研究。1930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又出版了他的《中国关税问题》专著,对中国国际贸易中的关税渊源、近代不平等条约对中国关税主权的破坏及其影响、近代关税制度及征收办法、关税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等问题,都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

其他一些问题研究,如举办世界博览会,就是各国为拓展国际贸易,展示国家形象,振兴民族经济的一种重要举措,因而从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多次举办世界博览会。为推动中国博览会事业的发展,早在1929年,他就专门撰写了《近代博览会事业与中国》一文,详细介绍了西方万国博览会的由来,近代以来各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情况,同时也追述了中国参与世界博览会的历史,以及国内举办的一些区域性商品博览会情况,并大力倡导中国积极参与世界博览会事业,对我们了解世界博览会的历史,近代中国参与博览会的情况,以及推动我国博览会事业的发展,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启示意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