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经生经世之湖大经济学人: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樊弘

樊弘2.jpg

樊 弘(1900-1988.4.18)四川省江津县人,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员。

1900年,樊弘出生于重庆江津县朱沱镇,19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正值在帝国主义侵略之下,国家处在被瓜分的边缘,我们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五四”运动中的北京大学已经成为全国革命运动的中心,樊弘一个热血青年,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立刻投入到如火如荼的北大学生运动之中。他还是学生运动中的积极分子,是北京大学学生自治会的干事。樊弘在北大英文系读了一年之后,他对研究政治产生浓厚兴趣,即转入政治系学习。北大的政治系以周鲠生为主任教授,主要学习国际政治,樊弘是刻苦读书之人,加之英文也有了一些功底,于是在周教授的指导下,遍读名人著作。两年后,即1925年发表第一部长达200余页专著《劳动立法原理》。此书是中国劳动法方面最早著作之一。与此同时樊弘还受到胡适的青睐。北大的毕业生虽多,但是能得到胡适欣赏的并不多。胡适先生对他很赏识,二人也多有交往,樊弘对胡适非常尊重,视为导师。胡适非常愿意帮助樊弘,并推荐他去英国做研究,招考工作是由清华大学陈岱孙教授负责。樊弘多年以来一直很想出国深造,但苦于没有经费不能成行。听此消息,喜出望外,当天便抱着自己一叠著作,去陈岱孙教授处报考了。不久,经陈岱孙教授审查合格,樊弘被批准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1937年樊弘来到英国剑桥大学,当时英国仍然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而剑桥大学在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里有著名的剑桥学派创始人马歇尔及他的学生庇古·罗伯逊,还有凯恩斯和后来成为剑桥学派实际领袖的罗宾逊夫人等人。凯恩斯等主持的每周一次的经济学世界讲坛,人称“剑桥学术圈”,开展经济学学术讨论。各国经济学家们群英荟萃,在讨论会上各抒己见。

樊弘的导师道布先生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规律闻名于世,对马克思的《资本论》很有研究,还曾是一名英国共产党员。与凯恩斯齐名的罗宾逊夫人后来也成了著名的“左派”,曾经提出“向马克思学习”的口号。樊弘和她有很好的私交,20世纪50年代初,在樊弘的邀请下,罗宾逊夫人初访中国,由樊弘接待。在经济学名家云集的剑桥大学,他开始了学习和研究工作。在导师道布教授的指导下,他深入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凯恩斯两年前刚刚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两部经济学上的权威著作,并选定《评马克思和凯恩斯的资本积蓄、货币和利息的理论》作为自己的论文题目。这在经济学上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对一个中国学生来讲,要完成这样的论文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当时樊弘的一位英国同学曾好意对他说:“我是剑桥经济系本科毕业,又读了两年研究院,我是绝对做不出这样题目的论文的。”他想劝樊弘另选题目。但樊弘决心已定,没有动摇,继续潜心研究。

一年半之后,论文完成了,放在道布教授的面前。谁知道布教授看了之后,认为不成功,甚至劝他放弃这个题目。两年的学习时间已过了大半,樊弘心中仍想继续完成这个题目,但手中的钱已所剩不多了。继续下去,生活也将陷入困境。在此关键时刻,在一位四川籍的同学接济和鼔励下,樊弘坚定了自己完成这个题目的信心,重新做研究,重新写论文。在不断的研究之中,他终于发现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与凯恩斯的经济学说的不同之处,认为凯恩斯知道的马克思都知道,而马克思已经知道的凯恩斯却并不知道。在新的论文中,他主要用马克思的经济观点去揭示凯恩斯经济学说的缺陷与不足,并对凯恩斯的观点和理论有所批判,认为他对马克思的经济学说进行了有意无意的歪曲。这样他改写的论文便有了新意。他为了争取时间,每天早上吃过早餐之后,便去剑桥大学图书馆,专心写作,深夜才回家。如此埋头苦写三个月之后,论文又放在了道布教授的面前。一开始,道布教授以怀疑的眼光来阅读,待到看完时不禁拍案叫绝,认为是难得的好文章。对如日中天的凯恩斯经济理论进行批判谈何容易,道布教授马上通知系里,让其他教授一同来审阅,阅过之后大家都说好。剑桥的教授们素以治学严谨著称,难得有研究生的学术论文为他们所称道。道布教授将此文推荐给著名的经济学术杂志《经济研究评论》发表。不久樊弘就接到杂志主编的来信,说他认真阅读了樊弘的文章,认为是一篇很好的学术论文,同意发表,并说杂志是季刊,且下期准备发表的四篇文章已经排定,但因樊弘的文章很有学术新意,就决定将一篇原定的文章撤掉,换上他的文章。樊弘受到剑桥大学经济系教授们的一致好评,与许多教授、同学结下了友谊,其中包括罗宾逊夫人。樊弘的这篇论文发表以后,对当时的经济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其后有许多剑桥学者也开始认真研究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凯恩斯看了樊弘批判他的《通论》文章,没有提出任何异议。这篇文章有它的历史定位,1968年被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的《马克思和现代经济学》所收录。樊弘教授是一个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人,十余年潜心研究经济学,终于获得了成功。自此樊弘成为了一名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教授。

1926年,他任北京《国民公报》、《中央晚报》编辑记者,因撰写了揭露奉系军阀的文章被捕入狱。1948年3月29日,既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日,也是华北学联成立的日子,北大学生会决定在北大举行纪念大会。樊弘、许德珩、袁翰青三位教授在位于沙滩的红楼北大民主广场上,做救国救民的演讲,慷慨激昂,振臂高呼,台下群情振奋,成千上万的学生们鼓掌叫好,一呼万应。许多青年学生受了他们的影响走上革命之路,樊弘与许德衍、袁翰青三位教授,还被青年进步学生们称赞为“民主三教授”。1949年,在北京饭店受毛泽东、周恩来等接见,同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与毛泽东、周恩来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的显赫人物中,就有著名的经济学家樊弘。195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北京大学第一位由中共中央直接批准入党的教授。一九四九年后先后任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北京大学经济学系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经济学系主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第六届中央委员,第七届中央委员会顾问,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名誉理事、北京市经济学总会理事等职务。

樊弘.jpg


樊弘作为一个经济学家,他对马克思、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均有精深的研究。他一生发表专著十余本,论文100余篇,涉猎经济学的诸多领域,以及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而且,他的学术论文大多是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成果。作为一个教育家,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许多学生受他影响走上进步之路。他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鼔励学生发表文章,他的一些学生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樊弘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就发表了第一部专著《劳动立法原理》,其后主要著作有:《社会调查方法》、《工资理论之发展》、《进步与贫困》、《现代货币学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的一般理论批判》、《凯恩斯的整个就业理论的崩溃》等。30年代撰写的《关于马克思与恩斯资本积累、利息率和货币理论的比较感觉人》。1952年曾作为中国经济学家代表之一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经济会议。樊弘长期从事凯恩斯经济学说研究,治学方法上注重比较法研究,是我国较早应用比较法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西方经济理论的学者之一。

樊弘年谱1921年由北京大学预科考入本科英语系,两年之后转入政治系。1925年毕业。1924至1926年任北平《国民公报》编辑。1927年在北平社会调查所任编辑兼秘书。1928年至1931年在上海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34年至1937年任河北省立发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讲授经济学原理和社会调查。1937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院进修,1939年至1945年间,先后任湖南大学经济学系教授、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系主任。1946年起任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直至1988年病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