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
学生 教职工 校友 学生及访客
新闻资讯
锂电“达沃斯”-中国电池网|谢里:中国发展储能具有比较优势 价格形成机制是关键

第5届锂电“达沃斯”论坛现场

第5届锂电“达沃斯”论坛现场

锂电“达沃斯”-中国电池11月23日讯(张倩 梁小婧 广东汕头 图文直播)11月23日,一年一度的全球电池行业盛会——第5届中国(广东·汕头)锂电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ABEC 2017,锂电“达沃斯”)在广东汕头隆重开幕,来自全球锂电新能源产业链的矿产资源、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设备、检测、电芯制造及组装(PACK)、电池管理系统(BMS)、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储能等700多位重量级贵宾、行业企业家出席。

湖南大学经济学博士、副教授谢里

湖南大学经济学博士、副教授谢里

23日下午,湖南大学经济学博士、副教授谢里在论坛上做了主题演讲,分享了《中国储能技术商业化发展现状与推进战略》,中国电池网摘选了其部分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谢里首先介绍了储能技术的商业化效益。他认为,在宏观层面,储能技术可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及利用,有效应对风电、光伏不可调节性和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实现多种能源之间的调配与互补,提高能源的协调性和利用率;增强新能源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减少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污染效应;通过能源存储,烫平电力消费周期性波动。在微观层面,储能技术可减少石化资源投入,降低企业资源要素投入成本;引发全社会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链扩张,如电动汽车充电电池、智能电表等技术发展;促进储能创新链横向拓展与纵向延伸,推动关联企业(电池)、相关行业和产业(电动汽车等)的发展。

谢里同时指出,目前我国储能技术商业化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

首先,“双重外部性”产生的收益无法被创新主体吸收,缺乏技术自主研发和创新的激励。

其次,现有的储能技术普遍存在“存储容量小、循环次数少、寿命短、启动响应速度慢、研发投入成本高”等劣势,未来储能技术发展的标准是以“可靠性高、大容量、高密度、长寿命、便携式、低成本”为特征。而目前储能技术发展的结构不协调,储能技术应用不广泛。未来储能技术高端发展目标与储能技术类型的多样性相结合,加剧了储能技术研发的复杂性和风险性。

最后,我国储能市场机制不健全:储能项目的投融资体制、储能定价机制、商业运作模式、储能商业化过程中的辅助服务及其配套等市场发育环境都不够成熟,直接制约了储能技术商业价值的挖掘和储能技术的商业化。

储能在未进行市场交易之前,无法体现其市场价值,一旦能源市场出现短缺,储能进入市场后其价格会远高于其价值,储能定价机制的缺乏使得储能市场存在较强的市场失灵。储能技术存在多样性和异质性特征,且不同地区的市场环境存在差异,使得储能技术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商业化运作风险较大,“试错成本”较高。谢里认为,中国具有发展储能商业化的比较优势,初期阶段需要产业政策支持,但政策支持是为了促进储能市场发育,最终还是要靠市场机制发展储能产业。

“储能价格形成机制是关键。价格政策是政府发展能源产业最常用和主要的保护政策,但不能靠单一的价格政策,可采用金融、财政、税收、价格、土地等多种政策综合协调搭配,促进储能形成自生能力。”在谢里看来,保护时期不宜过长,保护力度由紧到松,保护方式由微观干预到宏观培育。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定差异化、分阶段的保护政策。储能市场发育成熟到一定程度,政府应更加注重储能市场竞争规则的制定与完善。

谢里在论坛上还提出了储能企业资金和技术瓶颈解决思路:在定价上采用交叉补贴定价策略——电动汽车同时充电,负荷高,充电高峰储能定价高;充电负荷低,储能定价低;在融资方面,大型企业依靠“集团授信” 融资,中小企业采用“供应链”融资;在技术上,国际上已有成熟的储能技术,加强与国际市场交流获取技术信息,从国际企业合资合作获得技术。

(以上观点根据论坛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

新闻链接:http://www.itdcw.com/news/focus/1123U9332017.html?151253889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