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病毒或细菌为基础的溶瘤免疫治疗,不仅具备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还能激活抗肿瘤免疫,已成为当前恶性肿瘤治疗的前沿研究领域。然而,基于病毒或细菌的溶瘤疗法在生物安全性、免疫源性、给药方式以及溶瘤诱发免疫抑制等方面仍面临着巨大挑战。尽管生物活性溶瘤多肽药物规避了生物安全性风险,但在临床试验中也出现了疗效不足等问题,且给药方式受限、溶瘤免疫抑制等局限同样存在。
湖南大学生物学院徐翔晖/李亚超研究团队聚焦于溶瘤多肽药物基础与应用研究中的关键挑战。在前期研究中,该团队提出了生物活性多肽药物结构的原始创新设计理论,成功构建了手性仿生溶瘤多肽药物,为解决溶瘤多肽药物活性不足的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近期,研究团队从多肽药物仿生制剂学的角度出发,以多层次模拟溶瘤细菌的结构与功能为思路,成功发展出了可实现系统给药、激活肿瘤微环境、重编程免疫微环境的多肽仿生溶瘤细菌药物。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静脉注射仿生溶瘤细菌药物,可实现手性色氨酸支化溶瘤肽的靶向溶瘤效应,融合分子治疗成功解除了溶瘤诱导的免疫抑制,从而有效遏制了荷瘤小鼠模型中的肿瘤增长和肿瘤转移,显著抑制了肿瘤的复发。相比之下,D型仿细菌溶瘤药物(DOBNs)表现出比L型仿细菌溶瘤药物(LOBNs)及临床级溶瘤肽更强的溶瘤疗效。
图1.仿生溶瘤细菌药物的体内抗肿瘤研究和溶瘤治疗机理
多肽仿生溶瘤细菌药物的研究成果以“Systemic Administration with Bacteria-Inspired Nanosystems for Targeted Oncolytic Therapy and Antitumor Immunomodulation”为题成功发表于纳米医学领域的权威期刊ACS Nano。沈铖为第一作者(2023年硕士毕业生,已入职生物科技上市公司),李亚超、徐翔晖为通讯作者。这项研究为发展安全高效的溶瘤多肽药物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推动了新型多肽药物从创制到高端多肽药物制剂研发的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