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湖南大学《色彩密码》课程与湖南师范大学《地质与地貌学》课程开展联合课《石头上的色彩》,本次活动地点位于湖南师范大学地学博物馆。本次课程由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黄茜老师与湖南师范大学的易立文老师担任主讲人,旨在通过此次联合课,拓宽同学们对矿物色彩的认知,感受色彩的魅力。

晚上9点,课程正式开始。联合课堂内,黄茜与易立文从不同的专业角度解读色彩。同学们表现积极,围坐在一起认真讨论,并观看岩彩画制作过程的视频,然后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对彩画的想法。


随后,同学们亲手触摸桌上摆放着的几种矿石,跟着老师的讲解,用双手和双眼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还有同学将矿石放在自己的衣服上比对颜色,并用矿石的色彩与色卡对比,最后大家对色彩缤纷的石头进行拍照留念。

活动结束后,参与活动的老师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一位同学表示,这堂课相较于传统课堂更真实,来到师大地质博物馆,可以亲眼观察这些颜色,隔着互联网这些颜色就没有那么美。这种实地教学有更强的趣味性,师生互动更生动活泼。

另一位同学表示,这次课程认识到了非常多种类的岩石,这样的实践课和平时在课堂中的感觉完全不同,生动有趣,体会到了色彩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和应用,今后也会更关注生活中更多物品的颜色魅力。

黄茜表示,《石头上的色彩》是第一次联合公开课,《色彩密码》的同学们在这样的课堂当中,听到来自两个不同专业老师的讲授,摸着石头感受色彩,更加感受到色彩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希望这样的好课程可以更多,也可以在未来走得更远。

易立文表示,《石头上的色彩》这节公开课是非常好的一次尝试,无论对于《色彩密码》课程的同学,还是对于《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的同学,都通过公开课学到了平时难以学到的知识。对于《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的同学,平时只能掌握石头颜色的成因,对于颜色背后的故事则通过《色彩密码》这个课程得到了很好的学习。

图文:“色彩密码”团队
编辑:刘彧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