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日头没有辜负我们,我们也切莫辜负日头。 ——沈从文
湘西是,一个极具浪漫主义色彩而又充满神秘故事的地方。今年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我们学院组织开展了“专业结合党建”的一次三下乡活动。很荣幸作为其中一员也参与其中。我们这次去到了湘西州的花垣县,即习总书记2013年提出“精准扶贫”的首创地——花垣县十八洞村。
花垣县是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10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址、乾嘉苗民起义古战场遗址、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茶峒等人文景观;也有大小龙洞瀑布群、边城茶峒风景区、古苗河蚩尤风景区等自然风光;花垣还是古朴神秘的“百里苗乡”,苗语文、苗画、苗族生成哲学等苗族文化古朴神秘,是苗族巴岱艺术之乡、唢呐艺术之乡、苗山歌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苗绣织锦艺术之乡”、“全国蚩尤文化研究基地”。等等一系列的自然资源,人文艺术和美丽的传说。
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和未知未知的忐忑踏上了前往村庄的道路,我们组所去到的村庄是位于花垣县双龙镇的排料村。我们也从热情的村支书的口中了解到了排料村的美丽传说。
1.排料村的由来
这个村子的名字起源是一段极具湘西浪漫色彩的美丽传说。据悉,最开始是没有排料村的,古时候排料村的隔壁——芷耳村人丁兴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芷耳村的人口越来越多,当时的人们还是主要以畜牧业谋生。后来有一天一家几兄弟来到排料村放牧,由于排料村物产丰富,土地肥沃,地势平坦,牛羊很享受这个地方,喜欢吃这里的草,喝这里的水,吃饱喝足了却久久不愿离去,加之过来放牧的人也被这里美丽的风景和富饶的自然资源所吸引,同时考虑到芷耳村村民人数不断增加,现有的资源已经满足不了人数规模的继续扩大。于是他们便留在了这儿,并为这个美丽富饶,木料丰富的地方取名叫做排料村。
(图一:皇帝大战蚩尤)
我们被这个颇具兴味的故事所吸引,便请求同我们说故事的村支书再讲讲,原来不仅是村落名字有它的传说故事,村落本身也藏着许多浪漫而奇幻的故事,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上古时期的蚩尤和黄帝展开大战,《山海经》中记载到,《山海经·大荒北经》:“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向。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HYPERLINK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4%BC%AF"雨师,纵大风雨。
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而黄帝大战蚩尤的地方就在我们来到的这片美丽土地上。蚩尤传说在苗族地区广为流传,它解释了苗族的族源,成为苗族对祖先历史的共同记忆。苗民们千百年来通过形式各异的宗教仪式、生活习俗以及服饰语言诠释延续着这一传说。也可能是受到蚩尤传说的影响,后来排料村成为了古代屯兵的地点,而传说中诉说的血性,浪漫,坚韧伴随着这些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神话故事流入了湘西人血管里。
(图二:刘奶奶在采摘)
听完这些故事我们对于湘西,对于排料村,对于面前朴素的村支书,对于路上每一个热情与我们交谈的村民们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我们开始理解为什么在饱经磨难的岁月之中它们仍然能够坚韧的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畅想着,努力着。
2.撤除的乡政府和坚守的村支书(1960)
排料村从前不是一个村,而是排料乡,这里是乡政府所在之地,相对而言还是一个热闹人多的地方,虽然没有特别富裕,但是每五天一次的赶集,来来往往的人群总是让这个河流穿过的地方显得格外的有人气,后来为了进一步的带动区域的发展,镇上有了详细的发展计划,乡政府便从这里撤走了,排料村逐渐的安静起来,路边的餐馆小店没有了人气只能停业做其他的打算,年轻人们又一次踏上了外出打工谋出路的道路,慢慢的排料村变成了我们看到的这样,安静祥和的伫立在悬崖之畔,少了一些升起的袅袅炊烟,多了一些无处安放的忧愁。
听村庄里面的人回忆往事,看着从前热闹的戏台出神时,我们有些惆怅,我们感受到了村庄内里带着的一种落寞的气质,也不禁替他忧愁了起来。我们看了看村支书,她仿佛没有受到这种落寞气质的影响,笑了起来,支书说:“乡政府撤是肯定得撤的,我们这一块要往前走,我们要跟着党的步伐一起走,我是相信的,我相信乡村振兴的,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这里会富起来的,你们看我们这里的道路都修起来了,全县城只有我们这一个地方学校午餐都是
(图三:李奶奶)
政府拨款,全免费的呢…”我们看着支书透着光芒的眼睛,仿佛也受到了了它的感染。看着眼前修建得整整齐齐,盘旋蜿蜒在山间的水泥道路,秀丽的山水美景,路边摇着尾巴向来往路人吐着舌头的大黄狗,看着这些只能在散文和画卷中看到的画面跃然在我们眼前时,我们就知道我们舍不下,支书舍不下,村中的每个人都舍不下这片土地的。支书仍在诉说着她的愿景,她同我们介绍了村里的各项产业,她说:“我们这里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开发旅游产业,我们想从矮寨大桥那边修过来一条林间步道,把我们这里的美好景色推出去,让更多人知道湘西还有一个排料村,这里有大峡谷,有瀑布,有美景。我们这里还新发展了很多种植产业:茶叶,桑蚕,油茶等等,我想带着大家一起把产业经营好,等各家各户都有了自己的产业,都有了谋生的策略,人就都回来了,我们这里就从根上面摆脱贫困了。”我们对于支书的畅想感到惊讶,在学校我们从来想象不到一个村落的朴素的村支书能描绘出这么多美丽的画卷,我们至今仍然记得书记描绘的河道景色:“等河道梳理干净后,这里面就没有那些河滩淤泥的堵塞,这条穿过村中央的河会变得清澈无比,我想去申请一批路灯和小桥,到了晚上的时候,就可以把路灯点起来,人从桥上过,村里面的人可以在那附近乘凉活动,那里还可以有一些旅馆,等我们的旅游业发展起来这里就热闹了。”吴支书是一个特别朴实的农村妇女,穿着普通的旧衣裳,脸被晒得有些红里面透着黑,她是土生土长的湘西人,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在排料村,80年代投入乡村工作之中,她笑着说着自己的工资从几百到现在的几千块钱,去年还只有一千多一点今年都翻了倍了,这样她以后就不用操心家里面的农活了,领了工资就可以专心的干村里的工作了,她所表现的一切外在都是那么的朴实无华,但是当她说起村庄的过去与未来时,她的眼睛中闪烁着光芒,她更像是诗人,像是有着无限想象力的理想者,她仿佛有着用不完的力气,她是排料村的支柱,她的热血已经洒满了排料村的田野,她用自己的坚守见证着这里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
“再过五年,十年,等我们乡村真正振兴了,欢迎你们再来排料村看看,我是相信我们这儿一定会发展振兴的,政府会帮助我们的,社会会帮助我们的。”
3.艰险的悬崖峭壁和勇敢的村会计(1980)
(图四:排料村的峭壁)
排料村是一个四周遍布崇山峻岭与悬崖峭壁的地方,它与矮寨大桥只有一步之遥,而这一步是被一片陡峭的悬崖所隔开的,隔崖相望,可望而不可及。我们也去了悬崖的边上,通往崖边边的路是一些泥路,隐藏在草丛树堆之中,其中还有大块的岩石,与我们同行的会计大哥给我们说了一个关于悬崖的浪漫故事:相传以前战乱频发,一个军人随着军队来到了排料村这个屯兵之地,他与村中的一个女子相爱,但在从前那个封建年代,村中有规定,女子不得外嫁,而作为四处漂泊的军人是没有家的,他们不会在这里停下自己的脚步,女子的父母极力阻挠他们的相爱,但女子一心只想与自己所爱之人相守一生。于是,女子的家人讲村四周的山劈开,切断了女子回家的路,与女儿彻底切断联系。一个一如湘西浪漫气息的美好故事,故事中的年轻女子展现自己的反叛精神,毅然决然的追求着自己理想的爱情。我们在山间走着,想象着女子当时是怎样离开这座悬崖,女子父母又是如何含泪与女儿断绝联系,大抵这就是这片土地的人一直传下来的不屈不饶的追求精神吧。与我们同行的会计大哥也是一个这
(图五:调研员在调研)
样勇敢无畏的人,年轻的少年时代一个人去长沙闯荡,成长后的青年时代又毅然决然的回到家乡,他嘴中始终挂着一句话:我们这儿的资源多得很呢?只是没有开发而已。大哥还告诉我们这些山崖间以前是没有树的,人穷起来树哪还长得出来呢?为了生活要砍柴,就算是再陡的悬崖我们也得爬,是后来大家富起来了,树才慢慢长了起来。大哥带我们吃了路边的野生樱桃,去了新发展的茶园,走过了陡峭的悬崖小路,穿梭在颠簸的乡村小路之中。大哥一直带着自己爽朗的笑容和热情与我们交流,他真诚的告诉我们山间的故事,排料遍布山野的各种资源,大哥也与我们感慨村庄变化的大,村里的人脱贫了,去年疫情,村里的许多人都捐了款,连村中的残疾人也不例外,不是说生活有多么的富裕,大家只是说有了口饱饭吃而已,但是大家愿意把自己的积蓄捐给正在遭受苦难的人们,因为他们在遭受苦难时也是有人伸出援手帮助了他们走出了贫困。大哥话不算特别多,但是却对自己村庄所有的一切如数家珍,大哥对我们说希望我们可以告诉外面的人这里这些丰富的资源,可以帮助他们开发者片土地。大哥是村庄建设中壮年的一代,也是比较沉默的一代,他们经历与上一辈不同的社会,但是最终还是选择回到乡村,把村庄的一切默默记住,可能不会诉说的语言,但是他们记得村中所有的美好事物,人的美丽,自然的美丽,他们开始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诉说着村庄的美好与发展的前景,他们希望所有人都能看到他们的家乡,他们的村庄,所以他们选择留下,选择回归,他们的血液正在田野中挥洒。
“我们这儿的资源可多得很呢,什么都有!”
4.飘扬的红旗与前进的大学生(2000)
(图六:调研员在郊外调研)
我们去到村庄的时间很短,但是我们对于村庄的印象很深。现在每每思考时,总能回想起村中人的话:“你们都是高材生,比我们会的东西多多了,我们对于我们的村庄有很多很多美好的想法,但是我们说不出来,就算我们说出来了,但是我们不知道该怎样表达可以让别人听见,让别人明白。希望你们可以帮我们把我们想法画出来,说出来。”我们不敢相信我们可以获得村中的人的如此信任,我们不敢辜负这份美好的希望与远景。我们作为年轻的大学生,拥有学校的知识,为何会不愿借一支画笔给我们祖国的乡村去画一张美好的画呢?我们是正在奔赴乡村的一代,也是建设乡村未来最主要的力量,我们相信农村天地广阔,青年大有可为。前进的大学生们选择前往,选择奔跑,担起这份责任,让自己的血液洒向祖国的田野。
(图七:排料村的房屋)
不论是坚守的吴支书,还是勇敢无畏的会计大哥,还是在努力向前奔跑的大学生们,还是勤劳坚韧的村民们,我们对于排料乡来说就像是神笔马良,用我们不同时代的语言和画笔诉说着这里的故事,描绘着这里的未来。我们相信排料乡的未来,中国每一个村庄的未来都是光明的都是充满鲜花的世界。我们可能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性格,出生在不同的年代,但是当我们站立在湘西这片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们满眼装载的风光美好得只要看一眼就可以感动得泪流满面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逃离这里,还有什么理由抛弃这里。我们愿意用我们的知识当作画笔,不论多么艰辛,不论需要付出多少的时间和汗水,即使我们的脸庞不再年轻,但是我们血液仍然沸腾,因为我们相信:年轻的血液应该洒在祖国的田野。
撰稿人:王敏
摄影:王敏 蔡守键
调研成员:王敏 邓卓 蔡守键
小组所有成员:王敏 邓卓 蔡守键 朱颖 牟奕帆 侍可煜 杨艺
指导老师:徐峰 彭文军
指导意见:
徐峰:该组对于乡村的调研是不错的,找到了设计的切入点且对于设计的一些设想是很好的,但是要注意在当地的实用性,与施工的简便性。在后期设计中要注意所设计的小品需要生产简单构造容易成本低廉,希望这组的同学能用简单的构造完成艺术品的效果。
彭文军:该组利用五一假期,采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排料村的的历史文化、乡风民俗、当地居民居住环境等现状做了深入的调研,用心发掘了当地现有的和潜在的自然资源,做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务实设计构想,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村乡振兴措施。与当地村委会干部以及当地村民交流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文章中对当地村民朴实性格的细腻描述流露出学生对乡村的热爱、对农民的尊重,这份感动弥足珍贵。田间土地飘扬的红旗是他们对农村、对人民的挚爱,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学史力行”的精神!期待接下来有更精彩的规划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