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正值建党百年之际,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鼓励同学们发挥专业特长,通过调研、设计、宣讲等活动形式,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献礼建党百年。在此过程中,我们倾听与发现了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
引言:
卧龙岗与卧龙泉,子孙渊薮四百年。
遍地良田先辈苦,千秋小院后生欢。
文明要共世人享,武勇还需智翼添。
年少青春多壮志,五洲四海展雄才。
初见卧龙坪村村支书的时候,他顶着暮春灿烂的日头,站在村部前的空地上笑着迎接我们。他面庞黢黑,身材精壮,眼神坚毅,是标准的苗族汉子的模样。
吴支书带领调研成员走访村子
提到卧龙坪村的情况,吴支书侃侃而谈,每家每户的情况都清清楚楚,如数家珍。但当我们问起他自己的情况时,却只是腼腆地笑了笑,说“大家都很辛苦嘛”。一旁的村民郑重其事道:“我们的支书啊,是个退伍军人,在部队立过三等功,在外面打工后回来做干部,尽职尽责,你看,这墙上的奖牌都是他的功劳啊。”吴支书连忙摆摆手,说:“这是大家的功劳。”
卧龙坪村荣誉墙
由于提到了过往当兵的经历,吴支书便打开了话匣子,还幽默地用上了宋丹丹在2008年春晚小品上一句经典台词“我与火结下了不解之缘”来总结。
与火最早的缘分发生在吴支书20岁出头的时候。当兵期间,他穿着一身军装回家,路上在邻村看见有一家着了很大的火。吴支书想都没想就冲进了火场救火,冲到粮仓里面撞到了半箩谷子,回家的时候脚上烧伤了一大片,还被父亲骂了一通。若干年之后他去别人家里干活,那家的村民一眼就认出了他:“我20年前就知道你啦!那么大的火你都敢冲进去,你真是不怕死呀!”在部队时,180个兵中选1个评三等功,吴支书也是凭着他在救火救灾中的英勇的表现得到了一致的肯定。“我们农村的孩子真的不怕死,我当时真的就是抱着‘我死了还有老百姓’这样的想法。”支书说着这淳朴却动人的话语时,眼神里的热烈不亚于熊熊火光。
吴支书在卧龙坪村
吴支书聊到另一个与火有关的故事——是他在外打了十四年工,回村当干部后发生的。
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一个村民打电话给吴支书:“支书你快去看看吧,那边好大一股白烟,不知道是怎么了。”吴支书跨上摩托车就马上赶了过去。只见又是一家起火了,连带着几家的房子都着了。一些村民们围着房屋,但因为门口有一只恶狗,没有人敢冒着这个险进去救火。吴支书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捡起路边的水泥块砸开锁,把狗和锁一把撂到田里,立马就扑进了火场。有他带头,后面立马跟了一队人跟着救火。吴支书着急地对周边其他的村民大喊:“还不赶快每个人拿盆去打水来呀!还在这看热闹!”终于,在村民的的齐心协力下,大火终于被扑灭。这一次面对火灾,比起20年前那个一腔热血、天不怕地不怕的青年,吴支书的身上多了岁月沉淀过后的领导者的魄力。
在村部采访吴支书
一次次的访谈让我们对吴支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们知道,他心中的火熊熊燃烧,从未熄灭。吴支书说:“我这辈子最不后悔的事情,一个是当兵,另外一个就是当了村干部。”说起脱贫攻坚过程中种种艰难险阻时,他如火般的热忱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脱贫政策刚刚推行时,很多村民的思想观念还没有转变。他们看不到实时的成果,感到焦虑与不满,甚至追着支书和驻村扶贫工作队骂。绝大多数时候,支书会默默地承受这些压力。遇到实在无法推进的时候,他还是会显露出他天然的果敢和勇气。有一次,村民围住他要打架,支书直接脱了上衣,光着膀子对大家说:“你们是一个个来还是一帮人一起来?一个个来都不是我的对手!”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道:“不是要跟你们过不去,这是长远的政策,你们要理解。”2017年,他焦虑得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头发都白了一半,甚至写了两次辞职报告。但是后来回想起来,他仍然认为这是一辈子最珍贵的回忆。他从未后悔把自己内心的火奉献给老百姓。
随着工作的推进和对村民的教育,村民们过上了越来越好的日子,有了幸福感和获得感,也明白了支书的一片苦心。吴支书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后来到村民家里时走访时,一进门村民就热情地招呼“快来进屋坐坐!”,擦桌子又擦凳子。提到村民对自己的好时,吴支书眼里泛起了泪光。他火热的内心里,还有这样柔软的位置。在这个位置里,他铭记着卧龙坪村的发展,铭记着每一个村民的生活,还铭记着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所有付出。他了解扶贫工作队所有的不容易——他们在简陋的条件里一扎根就是至少几个月不能回家;他们工作队的资料做得非常好;他们让村里所有孩子上学都享受了国家政策等等…...一说起这些,吴书记真诚的夸赞就停不下来。而他自己的生活,则是能简则简。吴支书的爱人和孩子都不在身边,只自己一个人在村里生活。他平时都是同工作队一起吃饭,得闲时也是坐在村部里,跟村民聊聊天,解决大家日常的问题,全心全意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村支书与同学交流感想
在卧龙坪村实地调研的这两天里,吴支书几乎全程陪同我们,和我们走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通过了解他的人生轨迹,了解他在人生重要阶段的选择与奉献,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基层扶贫工作者的艰辛与伟大。我们会永远记得这些动人的故事,永远记得在那片土地上用火一般的信念与热忱耕耘奉献的人。
指导意见
章为老师:
经过三天卧龙坪村的调研,“不是辩论队”小组成员们走进了武陵山脉的群山之中,走进了五月生机勃勃春耕的地头田间,走进了热情好客村民的火坑边,走进了乡村振兴高涨的建设里。短短的三天让同学们深切的感受到了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风土人情,倾听了一个个为乡村建设忘我奉献的真实事迹。正是这些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让同学们从内心领悟到用自己的所学所能去奉献的意义。希望同学们能秉持这份信念和初心去践行自己梦想!
张娣老师:
卧龙坪村的吴支书军人出身,回到村里之后一心只为做好脱贫攻坚这一件事,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阻力,但是他都没有放弃,因为他是一名共产党员,他是无数的基层扶贫工作者中的一员。调研小组在采访过程中,也深受其感染,希望他们能够向吴支书一样,未来将自己的专业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将自己的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下乡小组成员:周衡丽 王铭宇 梁代君 黄菁 张亦菲 陈骁鹏
文字:周衡丽
图片:王铭宇 梁代君 周衡丽 翁启璨
审校:孙鲁霞